“徒有靡费而恩不感物”,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梁纪七》。讲述的是北魏末年,权臣尔朱荣被杀后,朝政陷入更大混乱的一个故事。
这句话也是史官对当时执政者城阳王元徽愚蠢行为的一句精准点评。国难当头,朝廷花了不少钱,将士们却毫不感恩,有何缘由?
一、历史背景:临危受命、乱中上位。
北魏末年,胡太后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毒杀儿子的核心原因是:母子间因权力争夺引发的激烈矛盾,胡太后为保住自身专权地位而痛下杀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胡太后生活腐化、私通男宠、卖官鬻爵等。孝明帝极力反对反抗所致。),大军阀尔朱荣以此为借口发动“河阴之变”,屠杀皇族和大臣两千余人,并掌控朝政。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在朝堂上亲手杀死了权臣尔朱荣,但缺乏善后能力。于是,城阳王元徽被孝庄帝任命为大司马、录尚书事,总揽军政大权。
二、主要原因:德才不配、一错再错。
元徽主持工作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操作,主要有3点:
一是头脑愚蠢,误判形势。他认为尔朱荣一死,其党羽(如尔朱世隆、尔朱兆等)就会像没了头的树一样,枝叶自然散落、瓦解。但他大错特错。尔朱荣的势力盘根错节,其家族成员和部下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反扑洛阳。
二是心胸狭隘,妒贤忌能。元徽“性多忌嫉,不欲人居己前”。他担心别人立功超过自己,于是独揽决策权,只和孝庄帝两人私下商量(“每独与帝谋议”)。当有其他大臣提出应对叛军的策略时,元徽不但不采纳,反而劝皇帝拒绝,并轻描淡写地说:“小贼何虑不平!” 严重低估了敌人的威胁。
三是格局不大,吝啬赏赐。这是导致“徒有靡费而恩不感物”的直接原因。当时国家危难,正是需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激励将士们为朝廷卖命的时候。然而,元徽却“靳惜财货”(吝啬钱财),在赏赐上极其抠门。比如,书中所述:“赏赐率皆薄少”(意思是:给的赏赐本来就很微薄);“或多而中减”(意思是:有时候答应给丰厚的赏赐,中途又削减); “或与而复追”(意思是:更离谱的是,有时候赏赐已经发出去了,他竟然又派人追回来)!
三、悲惨结局:众叛亲离、国破家亡。
朝廷在元徽的主持下花钱搞赏赐,但这种赏赐行为本身是混乱、无效、令人反感的。钱花了不少,由于方式极其愚蠢,相当于白白浪费。元徽的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让将士们感受到皇恩浩荡、心生感激,反而极大地激怒了大家。将士们出生入死,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还要遭受出尔反尔的羞辱。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军心离散,士气低落。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很快攻陷洛阳,俘虏并绞死了孝庄帝元子攸。北魏皇室遭受了又一次沉重打击,加速了王朝的分裂和灭亡。
四、警示反思:树威立信、舍而有得。
作为领导者,要做到:
1.善观大势。
2.明辨是非。
3.胸怀格局。
4.厚爱部属。
5.严抓奖惩。
6.常修品行。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