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承林(图据四川发布)
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说到大气,我的感触也特别深。一直以来,在整个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可以说难度最大的是大气、压力最大的是大气,我们付出的精力和努力最多的也是大气。”11月13日,在四川省“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动情地说。
经过“十四五”期间的攻坚,四川大气治理已经基本脱离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阶段。钟承林表示:“今天我们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基本做到了‘心中有底’,对下一步‘十五五’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非常有信心。”
治气“三步走”:从治标到治本的路径转变
面对大气治理这个“一号工程”,四川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治理路径。
“我们确立了‘优先治标、持续治本、标本兼治’ 的总体思路。”钟承林解释道,优先治标就是从最能立竿见影的方面着手,通过加强管理,快速降低污染物浓度;持续治本则是从根子上着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这种分步走的策略,让四川在大气治理上既收获了即时效果,又夯实了长远基础。钟承林说,最终通过治标、治本的协同发力,逐步实现标本兼治。
这一思路的背后,是四川对大气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随着污染治理的深入,减排空间越来越小,简单的治理措施已经用尽,必须采取更加系统、科学的治理路径。
精准“三招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控的质变
四川在大气治理中形成了三招精准高效的“组合拳”,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控的根本转变。
第一招是强化预警预测。“持续强化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建设,实现提前14天空气质量滚动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钟承林介绍,这为应对工作打好了“提前量”。
第二招是精准溯源。四川依托3000多个空气自动监测站、超级站以及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溯源平台,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的“百米级”精准溯源。
第三招是严格处置闭环。省级层面负责预测预报和精准溯源,提出精准管控措施后交给地方处置,处置效果及时反馈,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
联动“多机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突破
四川在大气治理机制上不断创新,实现了从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到多方协同作战的重大突破。
区域协同机制方面,建立了川渝、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做到预警信息互通、应急响应同步、执法监管协同。
部门协同机制方面,如联动交通部门抓好线性工程施工扬尘整治,淘汰老旧运营货车等,形成了跨部门治理合力。
帮扶机制方面,成立了四个省级常态化帮扶组,对重点区域实行跟踪帮扶,“一城一策”精准施治。
财政激励机制也有创新。“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财力支持地方开展‘蓝天赋能行动’,每个城市最高奖补3亿元,集中解决重点城市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钟承林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