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遥望雪山的天数已超70天,创历年新高。但同时,秋冬季仍是四川盆地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时段,不利气象条件引发的污染过程,会平均拉高全年PM2.5浓度3微克以上,对全省空气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对此,11月12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邀请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解读近期发布的《四川省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改善空气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昝学军介绍,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方案》从工业源、面源、移动源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领域发力,破解大气污染难题。
工业源作为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方案》明确要求,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工程进度,争取在11月底前完成治污设施改造主体工程。同时,持续巩固低效失效治污设施排查治理成果,对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企业开展“回头看”动态管理,确保应急期间减排措施真落地、真见效。
面源污染治理则贴近群众生活场景。针对秸秆焚烧问题,《方案》提出“综合利用+精准管控”的方式,重点防范夜间焚烧、无序焚烧等行为;为兼顾民生与环保,将合理布局腊肉集中环保熏制点,既保留民俗风味,又严控露天焚烧污染。此外,还将联合多个部门,优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增加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等手段,实现道路扬尘的精细化管控。
移动源整治跑出“加速度”。《方案》明确,2025年底前,超低排放企业、B级及以上企业和引领性企业的门禁系统全部实现联网,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70%。同时,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能源汽车推广,严厉打击移动源违法违规行为,从运输端减少污染排放。
“门禁系统是移动源精细化监管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推动重点用车单位落实清洁运输要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陈强表示,将继续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的帮扶指导,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相关企业加快门禁系统联网。
重污染天气应对杜绝“一刀切”。《方案》要求优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杜绝“一刀切”。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做法,依法依规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