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记者在榆阳区青云镇杜家沟村看到,起伏的山峁间以往零散分布、靠天吃饭的荒坡地,如今已被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所取代。
“过去这些都是靠天吃饭的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收成没保障。”据杜家沟村一组小组长杭冬云介绍,通过实施坡改梯项目,配套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集雨补灌设施,如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玉米亩产从原来的300斤提高到800斤。今年村里种植了600亩玉米,预计可实现产值50万元。
![]()
资料图
坡改梯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能有效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转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拦沙、蓄水、保土和农作物增产效果显著。2021年以来,榆阳区累计投资3875万元,在古塔、青云、上盐湾三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实施坡改梯项目19375亩。
“坡改梯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约12.7万吨,解决了撂荒地2300亩,粮食亩均增产20%,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榆阳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事务中心主任刘志慧表示,“十五五”期间,榆阳区将持续聚焦拦沙保土、减少入黄泥沙目标,加快水土保持建设步伐,全力筑牢生态屏障。
![]()
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转绿。(资料图)
据了解,榆阳区已建成拦沙坝134座,可拦泥沙2300万立方米、淤地379公顷,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榆阳区的生态治理成效,是榆林久久为功致力水土保持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近年来,榆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出台了《榆林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并由市水利局牵头编制了《榆林市水土保持规划(2025-2035年)》《榆林市水土流失治理暨淤地坝建设管护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为深入推进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实施提供了遵循。
![]()
资料图
在综合治理方面,榆林大力推进以“三合一”项目为主的水保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泥不下山、水不出沟。目前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其中“十四五”以来治理面积达396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的56.89%提高到2024年的59.75%。
同时,按照“多点布局,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榆林建成小流域坝系27条,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4处、省级7处,国家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示范工程1处;米脂县正在申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在机制建设上,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河湖长制考核,“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
资料图
经过多年长期治理,榆林已建成淤地坝2.5万余座,占全省三分之二、全国三分之一,累计拦泥38.1亿立方米,淤成高产坝地50余万亩,这些坝地成为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助推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将牢牢抓住黄河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好管好淤地坝,修好用好坡耕地,治好护好小流域,不断提升水土保持整体效能,用实际行动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屏障。”市水利局局长周文军说。
记者 闫景 刘浩波
编辑 强小强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