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11月1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全景式展现“十四五”时期四川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主要成就。省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和省林草局等多部门负责人参加发布会,介绍了各领域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
生态环境质量跃升,协同治理成效显现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在总体介绍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四川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协同相关部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更加牢固。
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同步优化,绿色动能加速集聚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在回答关于“双碳”目标推进情况的提问时表示,四川通过做好新兴产业“加法”和传统产业“减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9%,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十四五”以来通过严格节能审查累计腾挪135万吨标煤能耗空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40%。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介绍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四个更加”成效:产业结构更加高端,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8.2%;生产过程更加清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资源循环更加畅通;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坚实,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745家。
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系统推进,生态基底持续夯实
省水利厅副厅长岳雷介绍,四川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织密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网络,4.8万名河湖长累计巡河879万余次。通过重拳治理“四乱”问题、系统修复水生态,全省5131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基本完成,8200余公里减脱水河段重现生机,并正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汪小琦表示,四川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实施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幅员30.59%,若尔盖草原湿地修复等国家重大工程成效显著,黄河含沙量大幅下降,并创新构建了“实景三维”监管模式。
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
省林草局二级巡视员万洪云介绍,四川已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四川片区野生大熊猫遇见数量持续增加;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最终评估阶段,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数量显著增长。全省完成530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管理体制全面理顺。
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俸强用“新种不断、旧友回归”概括了生物多样性的“爆发式”收获。青头潜鸭、豹猫、卷羽鹈鹕等珍稀物种在多地频频现身,成都卫矛、彭州石蝴蝶等多种动植物新种相继被发现,生动印证了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本次发布会系统呈现了“十四五”期间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取得的扎实成就,展现了各部门协同发力、共抓大保护的工作格局,为“决胜‘十四五’”交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态答卷。(王建明 徐嘉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