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同建 通讯员 通讯员 陈玉立
眼下,冠县柳林镇正抢抓秋种有利时机,全力保障冬小麦播种质量。柳林镇农业合作社主动扛起秋种责任,以规模化、规范化作业推动传统秋种实现“精准化、高效化”,既筑牢了粮食生产根基,更带动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路,让全镇乡村农业服务焕发蓬勃生机。
在柳林镇倪屯村的田间地头,该镇延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忙着开展秋种一体化作业。高性能复式条播机穿梭往来,泥土翻涌间,种子精准入土。“咱这个复式条播机是按照农户的需求,通过摇种确定每亩地用种量,加上品种和分蘖率不同,这样调控更精准。”延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汝尚介绍道,“这款播种机每小时能完成20多亩地播种,借助北斗定位技术,效率比普通机械提升1倍以上。”
“前边是驱动耙找平,找平以后后边直接播种,它深浅一致,能实现一播全苗,不会出现缺垄断垄的现象。使用这款高性能播种机,每亩地能增产180多斤。”倪汝尚说。如今,合作社已拥有4台高性能播种机、20多台普通播种机,仅“三秋”期间就完成4万多亩地的作业任务。
早年间,冠县小麦种植曾面临诸多困境。地块不成方、不连片,农机服务分散开展、碎片化衔接,给农户种粮带来不少麻烦。“我现有土地种植面积216亩,原来‘掰、粉、犁、种’得找四拨人、四套机器,又耗时又费力。”柳林镇倪屯村种植户倪汝魁回忆起过去的耕种模式,仍感慨不已。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倪汝尚深知农户“种地难”的痛点。2001年起,他开始从事跨区作业,2008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农机需求日益迫切,仅有的一两台收割机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拿出多年积蓄购置农机,决心帮乡亲们解决耕种难题。2015年6月,冠县延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加入这个合作社以后,新型设备、新型技术不断应用,每亩地每年能节省60到80元。合作社的规模化服务让种地变得省心又省钱。”倪汝魁笑着说。
科技赋能让农业服务更具活力,合作社更成为当地的“农业人才孵化基地”。“从最初1台、2台农机起步,如今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用机械180多台,驾驶人员90多名。”倪汝尚说。合作社如今能提供耕、种、防、收全环节一条龙服务,每年服务面积达15万亩。
据柳林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范保芝介绍,近年来,柳林镇主动为合作社对接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项目,旨在将“智能农机”与“社会化服务”的优势模式充分落地,释放更大效能。这种模式既破解了“种地难、成本高”的传统困境,更为全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据了解,近些年,为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提质增效,冠县柳林镇始终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打出政策扶持、服务保障、资源整合的“组合拳”,推动合作社与农技部门、农资企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畅通技术指导、物资供应、资金融通渠道,破解发展瓶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