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李梅 朱涛
“以前在家只能照顾老人孩子,现在到香菇基地干活,一天能挣80块,还不耽误家务,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11月11日,息县岗李店乡刘塘村村民王桂兰站在香菇基地里,一边给香菇菌棒仔细浇水,一边笑得合不拢嘴。王桂兰日子的喜人事儿,可不是独一份。在岗李店乡,越来越多村民像她这样,借着香菇产业过上了有奔头的生活,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乡人大对香菇产业的精准赋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可岗李店乡的香菇产业刚起步时,就遇上了大难题。“当时心里想着搞规模化种植,可手里没资金,也没企业牵头带头,再好的想法也落不了地。”乡人大代表李浩回忆起当初的困境,仍有些感慨。就在这关键时候,乡人大代表们站了出来,率先打破僵局。代表们自己凑钱出资,并动员部分农户参与,稳稳当当把“资金关”给破解了。如今,这家公司靠着豫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成了全乡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为产业发展稳住了根基。
![]()
香菇产业要稳稳当当发展,后续服务也得跟得上。基地到了季节性用工紧张的时候,代表们就主动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传招工信息,还特意重点对接村里的留守妇女和低收入农户,到现在已经为刘塘村、孙老庄村等几个香菇基地送去了70多人次的务工人员,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技术上有难题,代表们也及时帮忙。多次对接豫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邀请专家来给种植户开展培训,从菌种培育到病虫害防治,专家们手把手地教,把技术要点讲得明明白白。如今,基地里已经投产的大棚,菌棒长得特别好,出菇率也高,眼看着就能迎来丰收。
“2025年咱乡香菇种植规模有望突破100万棒,到时候还能形成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00多人稳定就业!”说起香菇产业的未来,岗李店乡人大代表、党委书记胡永刚信心满满。接下来,乡人大还会继续围绕香菇精深加工、品牌打造这些关键环节下功夫,推动香菇产业从“种得好”朝着“卖得好”“赚得多”转型。
一颗小小的香菇,装着乡村振兴的大梦想。在岗李店乡人大代表们的持续助力下,这“小香菇”正一步步长成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如今,一幅产业兴旺、农村秀美、农民富裕的新画卷,正在岗李店乡这片土地上慢慢铺展开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