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初冬时节,走进平果市同老乡五柳村的桉树林,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今年年初在桉树下套种的三叉苦已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绿叶在林间光影中轻轻摇曳,成为青山环抱中一抹动人的“绿意”。这片充满希望的林下药园,正悄然书写着同老乡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开春种下的三叉苦,现在平均高度已经超过80公分了,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五柳村党支部书记韦德浪俯身查看三叉苦的长势,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介绍,目前在村子里推广的桉树林下套种三叉苦模式,每亩套种约200棵,管理简单粗放,基本不占用额外劳动力,真正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同老乡坐拥12.64万亩林地资源,人均林地面积达8.14亩。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组织外出考察、技术培训等措施,引导群众发展“林药模式”。三叉苦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种植3年可成材,此后每3年左右可砍伐一轮,可持续收益数十年。在桉树下套种,砍伐一轮桉树亩产值可增加约6000元,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看到三叉苦长势这么好,我计划2026年也在自家桉树林里套种100亩。”正在林间参观的村民黄大哥信心满满地说道。三叉苦的成功种植,激发了更多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针对油茶收益周期较长的特点,同老乡群众积极探索“以短养长”的新路径,巧妙地在油茶林下试种芋头、生姜、天冬等作物。这一模式不仅有效优化了土地利用,更在油茶成林前就能获得持续收益,让多元化的林下种植结构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此成功实践的鼓舞下,更多村民开始探索木薯、生姜等多元种植。这些作物凭借其耐荫性强、管理简便的优势,与主体林木形成了完美的优势互补。
“林下种植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同老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解释,“桉树根系深,三叉苦等作物根系浅,二者在土壤养分吸收上互不干扰。而且林下环境湿度稳定,光照柔和,特别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保水保肥能力,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同老乡人民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已组织专业技术培训3场,培训群众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多份。同时,积极筹建林下经济生态示范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标准化种植三叉苦、天冬等中药材。
“我们将继续做好技术服务,帮助群众把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成特色产业。”同老乡党委书记李兆丹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三叉苦种植成果的基础上,支持群众探索芋头、木薯、生姜等多元林下种植模式,推动形成‘一林多品、立体发展’的产业格局,让更多的林下产品转变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如今,穿行在同老乡的青山绿水间,桉树林下的每一株三叉苦、每一片新绿,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条充满希望的林下致富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黄佳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