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孝声传齐鲁|三十五年孝心路,五乡杜里敬老风

0
分享至

从1990年至今,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五乡杜村已连续35年在重阳节举办"敬老助老"评选表彰活动。这个拥有2800名村民、653名六十岁以上老人的村庄,以一项制度坚守三十五年,让"孝亲敬老"从活动仪式内化为村风基因,构建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的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成为鲁西大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典范样本。

三十五年初心不改

让孝道文化温情传递

五乡杜村的敬老之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洞察。彼时改革开放推动农村物质生活提升,但尊老敬老意识却悄然淡化。村"两委"班子果断决策,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确立为全村敬老节日,制度化开展评选表彰活动,以文化引领重塑村风民风。


2005年前老年人活动照片

为确保评选公信力,村里建立起以老年人为主的评选小组,制定"三心""三境""四和"的精准标准:"孝敬子女"看孝心、责任心、爱心,兼顾非亲照料善举;"明知老人"重体谅子女、培育家风、维系和谐的境界;"模范家庭"考察家庭、邻里、勤劳、公益的和谐度。严格的"三荐三审"机制,让每一份荣誉都经得起检验。截至目前,村庄已累计颁发荣誉证书超1000份,投入资金逾10万元。


每年重阳节当天,便是五乡杜村最隆重的传承孝道文化的阵地。

五乡杜村村委会主任杜丁芝告诉记者,有时重阳节正值“三秋”生产,但是不管怎么忙碌,大家从没有间断。到了那一天,平时辛勤劳作的年轻人也会放下活计,搀扶老人赴会。活动当天,村文化志愿服务队会准备歌舞戏曲表演,现场还会为先进典型颁奖,同时组织"好媳妇""好婆婆"们登台分享真情故事,让孝道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现在已经累计颁发了超过1000份荣誉证书。

从仪式到日常

敬老实践不断丰富创新

三十五年深耕,敬老之风已在五乡杜村蔚然成风。村"两委"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和助餐服务点,以组织化保障、制度化运行提供精准服务。农忙时帮困难老人种地,平日里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由老党员、老教师组成的老年人协会更成为"银发智囊团",不仅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参与评选,还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在道路硬化、牌坊修建等公益项目中率先捐款捐物。


进入新时代,五乡杜村将尊老敬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村里建起"老年人幸福食堂",为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营养餐食;村卫生室联合上级部门定期体检,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设施齐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门球队、棋牌室让老人们各得其乐,门球队更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五乡杜村,老年人不仅是被照顾的对象,更是乡村发展的参与者。老年人协会牵头编纂《五乡杜村志》,留住村庄记忆;会长杜民元走进校园开设家风讲座,让孝道文化代代相传;老人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累计百人次,成为乡村善治的"稳定器"。作为21路公交车始发站,村"两委"还与公交公司共建,每年慰问司机保障老人出行安全。

从一项制度到一种文化,从养老敬老到助老兴村,五乡杜村用三十五年坚守浇灌出枝繁叶茂的"孝德之树"。“未来五乡杜村将继续以初心守孝德,以创新促提升,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杜丁芝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90062文章数 823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