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上海,外滩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证券交易所职员吴群敢的身影却与这座繁华都市格格不入。
25岁的他每日机械地完成工作,下班后却总在弄堂深处徘徊——这位表面体面的职员,实则是与组织失联五年的中共地下党员。
![]()
吴群敢
更致命的是,他的父亲吴仲禧是国民党中将,掌握着军方核心机密。
每当看到父亲身着笔挺军装出入官邸,吴群敢便如履薄冰:
若父亲知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刀剑相向,还是血脉相认?
命运的齿轮在某个深秋的傍晚悄然转动。
当吴群敢发现父亲与一位谈吐不凡的长者王绍鏊频繁密会时,直觉告诉他:
这位“王伯父”或许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组织联系人。
而更令人震惊的真相,即将撕开历史的面纱……
- 血色青春:从仲元中学到红色火种
1939年,广东仲元中学因战乱迁至韶关曲江鹤冲岗。这所以纪念民主革命先驱邓仲元命名的学校,校风激进,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此秘密活动。
17岁的吴群敢在图书馆偶然借阅到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书中对延安的描述如闪电般击中他的心灵。
党支部书记刘渥丹注意到了这个总在深夜借阅进步书籍的少年,某日突然发问:
“你借的《西行漫记》为何迟迟未还?”
![]()
刘渥丹
吴群敢的回答让刘渥丹露出赞许的微笑——这本改变他命运的书,最终成为他加入中共的引路信物。
1941年,吴群敢正式入党后不久,便因一场重症伤寒被迫中断学业。
高烧中,他攥着组织留下的密写纸,听着窗外粤北山区的炮火声,内心充满绝望。刘渥丹临别前的叮嘱如惊雷般回响: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随便联系外界!”
这场病让他错失高考,直到1943年才考入勷勤商学院。而此时,粤北省委已遭破坏,他彻底成为组织眼中的“断线风筝”。
此后五年,这个“断线风筝”在国民党高官家庭中孤独蛰伏,甚至目睹父亲书房里堆积的军事文件,也只能强压传递情报的冲动。
转机出现在1946年,这一年吴群敢通过关系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查研究处。
那时,他发现父亲有个叫王绍鏊的老友开始来家里,第一次来时还将《新华日报》遗落在家里的书房,这让吴群敢萌生了两个疑问:
王绍鏊是否与中共有关?掌握核心机密的父亲是否与王绍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交易”?
于是,他决定冒险拜访父亲的这位故交、当时担任民盟主委的王绍鏊。
几次试探后,他终于吐露心声:
“我想找一个纪律严密的组织。”
王绍鏊目光如炬:
“我能替你想办法!”
吴群敢连夜写下入党经历与失联经过的材料上交。
数月后,中共秘密党员沙文威与他接上了头。
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却不知更大的震撼即将降临……
第一个疑问消除了,那第二个呢?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双面人生:国军中将父子的谍战博弈
父亲吴仲禧的人生堪称传奇。
吴仲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年仅16岁的他挣脱母亲锁链投身军旅,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白崇禧、张治中同窗。
北伐战争中,他率部血战汀泗桥、贺胜桥,却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毅然脱离蒋介石阵营。
1934年,他在广州结识秘密党员王绍鏊,次年经其介绍秘密入党。
![]()
王绍鏊
抗战爆发后,他以少将高参身份重返军界,暗中为中共传递作战计划。
1946年秋,吴群敢接到紧急任务:
将一份国民党江防部署图传递给“老A”。
当他按约定来到霞飞路某咖啡馆,看到坐在角落的“老A”时,浑身血液瞬间凝固——那竟是父亲吴仲禧!
他脱口而出的“爸爸”让两人同时僵住。
吴仲禧迅速环视四周,压低声音:
“从现在起,你是我的下线”。
这次意外相认,揭开了中共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父子特工组”序幕。
- 生死时速:隐蔽战线的惊天博弈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急需敌情。
吴仲禧到吴石家探听时,偶遇“华中剿总”情报科长胡宗宪。他借故询问战况,胡宗宪竟掏出一份《作战态势旬报》。吴仲禧以“参考作战”为由索要副本,胡宗宪许诺邮寄至其南京公馆。
当这份标有“绝密”的红头文件出现在吴群敢手中时,他连夜将情报缝进西装内衬,辗转三天才送达解放区。
1948年底,吴仲禧获悉汤恩伯部将在长江沿线部署十军重兵。他通过吴石关系取得江防命令副本,却因上海李白电台被毁无法传递。关键时刻,他命令吴群敢:
“买机票飞香港,亲手交给刘人寿!”
当吴群敢在启德机场被特务盘查时,口袋里的密写纸已被汗水浸透。
他强装镇定用英语应对,却在登机瞬间听到身后传来“站住”的吼声——原来特务只是要求他协助翻译文件。
1949年4月,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吴宅。
吴仲禧将最后一份情报塞给吴群敢,低声道:
“从密道走,去香港找潘汉年!”
当吴群敢从阁楼暗门逃出时,身后传来玻璃碎裂声和母亲的尖叫。
他蜷缩在黄浦江货轮底舱,听着江轮汽笛声,泪水混着江水咸涩——这一别,或许永无再见之日。
与此同时,被捕后,吴仲禧在狱中写下遗书:
“吾儿群敢,若你读到此信,说明我已不在人世。记住,你不仅是吴家的儿子,更是中国的儿子!”
这封信被特务截获,却因字迹潦草被当作“疯子胡言”丢进废纸篓。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当解放军战士冲进监狱时,吴仲禧已奄奄一息。他握着战士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
“告诉群敢……我……不后悔……”
- 真相大白:隐蔽战线的英雄礼赞
新中国成立后,吴群敢始终不敢公开与父亲的关系。直到1955年,党组织找到他:
“吴仲禧同志的党员身份可以公开了。”
当他颤抖着打开《人民日报》,看到父亲穿着中山服站在天安门城楼的照片时,二十年的隐忍与恐惧化作滚烫的泪水。这对曾彼此隐瞒的父子,终于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并肩站立。
他们的故事,也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在淮海战役的篇章里,在渡江战役的记载中,在无数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背后,都能找到吴仲禧、吴群敢父子的名字。
除了这对父子,他的家族还有未被记载的牺牲。
吴群敢的弟弟吴伟在父亲被捕后逃亡海上,以渔民身份为地下党传递情报,最终在台风中失踪;母亲变卖家产营救丈夫,却被特务逼得精神失常;八个兄弟姐妹中,三人加入革命,两人牺牲,一人下落不明。
这个家族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情报网,成为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暗线。
![]()
吴群敢一家
永不熄灭的信仰之光站
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隐蔽战线英雄”展区前,吴群敢的孙子指着祖父的黑白照片问:
“爷爷,您当时害怕吗?”
老人摸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目光穿透玻璃展柜,仿佛看见1946年那个在霓虹灯下徘徊的自己:
“怕啊,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窗外,黄浦江的浪花依旧奔涌,如同八十年前那些在隐蔽战线燃烧的青春。
当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我们终于看清:
所谓传奇,不过是无数普通人用信仰铸就的不朽;所谓胜利,从来都属于那些在黑暗中举着火把前行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