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的名字,在近代军事史上始终带着传奇色彩。这位开国大将的离世,不仅让大陆军民悲痛,竟让海峡对岸的蒋介石红了眼眶,说出那句分量极重的感慨,这背后藏着跨越数十年的恩怨与认可。
两人的交集要从黄埔军校说起。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一期,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天赋,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当时就流传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的说法。蒋介石作为校长,对陈赓格外赏识,直接将他调到身边担任总指挥部警卫连上尉连长,视为亲信。真正让两人结下生死羁绊的是1925年第二次东征,蒋介石率领的第三师在华阳遭遇陈炯明主力突袭,部队溃散,他绝望之下想要自杀,是陈赓冲上前劝阻,背着受伤的他突围到河边,又连夜步行160多里山路找到周恩来搬来救兵,才让蒋介石脱险。
可信仰的分歧终究让两人分道扬镳。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开始打压共产党人,陈赓毅然公开党员身份,退出国民党。1933年,陈赓在上海养伤时被叛徒出卖被捕,蒋介石念及救命之恩亲自劝降,许诺高官厚禄,却被陈赓坚决拒绝,后来在宋庆龄等人的营救下才得以脱险。从此,两人站在了敌对阵营,但陈赓的军事才能,却一次次让蒋介石和他的将领们领教到厉害。
![]()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担任八路军386旅旅长,率部打出了长生口、神头岭、长乐村等经典战役。神头岭伏击战,他巧妙利用地形,毙伤日军1500余人;长乐村战斗,一举歼敌220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连日军都在装甲车上写“专打386旅”,足见对他的忌惮。而让蒋介石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解放战争时期的临浮战役。1946年,胡宗南派出自己的嫡系王牌——整编第1师第1旅,这支部队全副美械装备,旅长是中将衔,团长都是少将衔,自诩“天下第一旅”,胡宗南曾担任过这个师的师长,对其寄予厚望。当时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第4纵队兵力处于劣势,却精准预判战场形势,诱敌深入后将“天下第一旅”包围在官雀村和陈堰村,经过两昼夜激战,全歼该旅5000余人,中将旅长黄正诚被俘。
这场胜利让国民党军震动极大,胡宗南更是将其视为奇耻大辱,后来攻占延安时,还特意让重建后的第1旅率先入城,只为恢复其“名誉”。而这只是陈赓战绩的一角,之后他率领部队转战晋南、豫西,参与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渡江战役后挺进华南,千里追歼残敌,解放云南大片地区。抗美援朝时期,他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制定战略,推动坑道防御体系形成,成为志愿军的重要防线。建国后,他又奉命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7个月内建起36幢教学大楼,为国防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长期的艰苦作战和超负荷工作,让陈赓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腿伤常年困扰,加上日夜操劳,1957年起两次突发心肌梗塞,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年仅58岁。直到逝世前一天,他还在强忍病痛构思《作战经验总结》,想为后人留下更多军事财富。
![]()
这个消息传到台湾时,蒋介石正在推进反攻大陆的计划,却处处受制。听闻陈赓离世,他沉默了许久,随后流下眼泪,说出了“5个胡宗南也抵不上他”的感慨。这句话里,有对陈赓军事才华的由衷认可,有对这位昔日救命恩人、得意门生的惋惜,或许还有对自己麾下将领不争气的无奈。毕竟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大将,手握重兵却屡屡败在陈赓手下,临浮战役中王牌部队被全歼的场景,想必让蒋介石记忆犹新。
陈赓的一生,用战功践行了信仰,用才华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立场可以让两人兵戎相见,却无法掩盖真正的军事天赋,也抹不去那段复杂的过往。
![]()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会想:在信仰与才华面前,敌人的认可是否更能印证一个人的价值?而那些跨越阵营的惺惺相惜,又该如何被历史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