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上班族沈琴从未想过,看似普通的胃痛,竟会将她引向癌症的确诊单。
“年纪轻轻的,我怎么可能是癌症呢?”这是她得知病情后最直接的感受。和许多忙碌的上班族一样,沈琴平日里工作繁忙,偶尔出现胃部不适,总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从没想过这可能是癌症的前兆。
胃痛两年未重视,确诊时已晚期
2018年,沈琴开始频繁出现胃痛症状。当时她觉得自已年轻,不会与癌症有关,加上听说胃镜检查既花钱又不舒服,就一直拖着,只在疼痛难忍时吃点止痛药缓解。
这一拖就是两年。2020年4月,她的胃痛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后来就开始,隔三个小时疼一次,饿了疼,吃药缓解后三小时又疼,无限循环。”再也无法忍受的她,终于在公司附近的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胃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
![]()
面对确诊结果,沈琴来不及悲伤,在处理好工作事宜后,立即前往上海仁济医院接受了“开腹胃癌根治术+胃D2淋巴清扫术”,术后又坚持完成了8次化疗。
病情再次恶化,陷入两难境地
就在她以为治疗告一段落时,2021年6月,病情再次出现变化:癌细胞转移至卵巢。她不得不接受“双侧附件切除+盆腔粘连分解术”,并开启长达一年的化疗与免疫治疗。
让沈琴难以理解的是,尽管积极配合治疗,2023年3月复查时,仍被提示“盆腔转移”。当医生再次建议继续化疗时,她犹豫了。
“不是不想治,是真的扛不住了。”回忆起化疗的经历,沈琴依然心有余悸。从第4次化疗开始,她每次化疗后都要卧床至少7天,呕吐到胆汁都出来,不吃不喝,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
比身体痛苦更现实的是经济压力。生病几年来,全家只靠丈夫一人工作,双方老人年迈无法提供帮助,持续的化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回家后,沈琴哭了整整两天。经过与丈夫商量,她最终决定放弃化疗。
转机出现在朋友的一句话
“你真的放弃也就平静了...”为了散心,沈琴与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聊天,倾诉自己的心事。朋友得知情况后,既心疼又生气,责怪她没有早点告知,并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同事的丈母娘也是卵巢癌,在郑州找了一位中医治疗,已经健康生活了五六年。
热心的朋友立即与同事取得联系,第二天就陪着沈琴登门拜访这位康复多年的阿姨。“没看到阿姨之前,我不相信能够带瘤生存,但她精气神特别好,就站在我面前!”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沈琴重新看到了希望。
![]()
赴郑求医,迎来转机
2023年6月27日,沈琴与丈夫飞往郑州,求诊于“国家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袁希福老中医结合沈琴的具体症状,通过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的方法,调节她的阴阳、气血、脏腑平衡,改善身体体质,控制病情发展。
对症服药半个月后,沈琴就感受到了明显变化:睡眠改善,能吃下半碗饭,体力也有所恢复。“喝了三个月之后我感觉我和正常人一样,而且我肚脐处的结节也变小了。”
按照袁希福老中医的治疗思路,治疗需要分阶段进行。在沈琴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后,他建议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
2024年初,在袁希福老中医的建议下,沈琴前往上海进行了28次膀胱放疗。令人惊喜的是,这次治疗没有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常见后遗症。
重获新生,感恩当下
如今距离确诊已经五年,沈琴的复查结果依然稳定,她的心态也发生了积极转变:“现在家里做饭、洗衣服都是我来,我主内,老公主外!”
在采访的最后,沈琴特别提到袁希福老中医的医德:“他问诊特别仔细,会耐心听我讲身体变化,从不会让我多花冤枉钱。”在她看来,袁希福老中医不仅用“三联平衡疗法”调理好了她的身体,更用医者仁心,给了她直面癌症的勇气。
![]()
从忍痛拖延到积极治疗,从绝望放弃到重获希望,沈琴的经历提醒着每个人:健康无小事,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关键。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在抗击疾病的道路上,有时候需要多方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既要考虑治疗效果,也要顾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和生活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