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木柴搭建庇护所、钻木取火、抓虫子充饥……最近,国内多个荒野求生挑战赛频频冲上热搜,但也有荒野求生挑战赛中选手出现“高血钾”、营养不良被迫退赛等情况。有网友反映,某海岛举办的赛事存在未向政府报备、缺乏安全标识和离开通道等问题。专家提醒,荒野求生中,长期缺乏营养均衡易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
钻木取火的火星、野外觅食的窘迫,荒野求生挑战赛以其原始的张力收割着海量流量。张家界七星山赛事112亿的全网热度,印证了公众对这类极限体验的观赏需求。但热潮之下,选手营养不良退赛、海岛赛事乱象频出、生态遭破坏等问题,无疑都在叩问,这场“生存游戏”的安全边界与生态底线何在?
赛事跟风乱象,首先将选手生命置于险境。七星山赛事中“冷美人”因营养不良退赛、多名选手血钾超标,已是安全预警;而某海岛赛事更堪称“生命赌局”,主办方未报备就开赛,悬崖边无警戒线,烫伤选手数日后才被发现,退赛者还要自付船费离岛。当部分主办方将“真实求生”异化为“漠视安全”,把选手当博取流量的工具,所谓“挑战”已沦为拿生命换热度的冒险。
更隐蔽的伤害,正发生在荒野的草木之间。即便主办方严禁捕捉保护动物,选手对野果、块茎的无度索取,仍会切断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冬季本是动物储粮的关键期,若赖以生存的果实被一扫而空,其生存危机可想而知。所幸一些赛事已开始设防,比如七星山赛事提前做生态评估、避开核心保护区,甚至为合规采伐办理许可证,这才是平衡体验与保护的应有之义。
荒野求生的本质,是敬畏自然而非征服自然。流量逻辑绝不能凌驾于生命安全与生态保护之上。主管部门需尽快出台行业标准,将报备流程、医疗保障、生态评估纳入硬性要求;主办方应摒弃“猎奇引流”思维,像七星山赛事那样,用24小时安全员、实时健康监测筑牢安全网;而参与者也需理性评估自身能力,远离违规赛事。
真正的生存智慧,既包括野外求生的技能,更涵盖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尊重。即便这类节目现在能够获得超高的流量和关注度,我们也要具备必要的边界意识,既包括安全边界,也包括生态边界,绝对不能让一场“挑战”,最终变成对生命和生态的双重伤害,这才是荒野求生热最该守住的底线。
文/苑广阔
编辑/李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