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斯京的专机抵达中国时,西方的焦虑简直要冲破天际了,有人急着喊“俄在向华求援”,有人忙着编造“军事结盟”的黑料,但却没人敢相信,这场被炒的沸沸扬扬的访华之行,大招竟藏在第二天的会面里,普京有一份“超级大礼包”,要米舒斯京亲自送到中国手中。
近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顶着欧洲19轮制裁的重压、带着普京总统的“好消息”访华,两天行程横跨杭州与北京,不管是和中方领导人见面,还是聊合作,他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双边合作乃至国际格局的神经。
米舒斯京这次可是带着大任务来的,双方具体会谈哪些议题?中俄边境口岸升级后,能为两国物流与贸易效率带来多大提升?中俄在新兴产业合作上会迈出怎样的一步?
米舒斯京启程访华之前,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佩斯科夫就曾提及,这次访华是为了“全面落实普京总统和中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事实也确实如此,11月3日,米舒斯京刚到北京,就强调“普京总统和中方领导人年内实现互访并出席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这番表态既是对中俄双边关系的定位,也为第二天北京的行程埋下了伏笔。
![]()
访华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上午,米舒斯京在北京见到了最想见的人——中方领导人,这场会面传递的信号远比公开报道的文字更丰富。
米舒斯京一开口,就先转达了普京总统对中方领导人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强调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达历史高水平,俄方愿同中方以元首共识为引领,深化双边关系。
中方也在会谈中,明确点出了中俄关系的定位: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的战略抉择。中方还特意强调,中俄关系是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笃定前行。这话可不是乱说的,毕竟这些年美欧一直想通过制裁、施压等手段,阻止中俄接触,但中俄两国偏要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困境。
就在米舒斯京访华前一周,普京在一次活动上就已经对中方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他公开表示:俄罗斯站在中国一边,因为中国有绝对平衡的政策。这种公开的立场宣示,在俄美关系持续僵持、欧洲制裁层层加码的背景下,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支撑。而此次米舒斯京带来的“好消息”,更是让这种支撑从口头承诺落地成具体行动。
要知道,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至2448.195亿美元,比前一年还增长1.9%。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令人意外的细节,毕竟谁也没想到,在西方制裁层层加码的背景下,中俄贸易竟然能实现逆势增长,狠狠地打了西方的脸。
因此外界都在好奇,普京这次带来的“好消息”究竟是什么,是能源方面的新合作?还是应对西方制裁的新方案?
![]()
先来看看中俄的远东合作,今年7月份的时候,米舒斯京特意视察了与中国接壤的阿穆尔州口岸,尤其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这个口岸连接的是中国黑河市,2022年中俄黑龙江大桥通车后,因为俄方那边的技术设施没完工,导致货物运输受到影响,当时米舒斯京就下了“死命令”,要求年内必须完工。
现在期限临近,米舒斯京此时访华,一方面是想跟中方通报建设情况;另一方面是想以此为契机,跟中方谈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的事情,为拓宽经贸通道打下扎实的物流基础。
所以,普京这份“好消息”的核心就是进一步拓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通道。
当然,俄罗斯这么重视和中方的经贸合作通道,背后也有不可避免的现实考量。
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之后,美欧就对俄罗斯发起了多轮制裁,俄罗斯难以应付这种一对多的局面,所以不得不将经贸的重点东移,转而和中方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再加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本来就人口稀少,想要开发远东就离不开和中方的合作,所以强化口岸、拓宽经贸通道是必经之路。
而对中方来说,跟俄罗斯的这一合作,也能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
可以肯定的是,会谈结束后,米舒斯京带走的不仅仅是中方对拓展经贸通道的积极回应,更是中方关系的“定心丸”。普京的这个好消息,本质上就是给中俄合作送出最大的诚意;而中方的表态,更是对这份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定承诺。
或许西方仍然会炒作“中俄合作针对第三方”这类的话,但其他国家都不是傻子,从两国的会谈内容中就可以看出,中俄的合作从来不是对抗谁,不是针对谁,而是发展自己。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远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来得扎实。
中俄用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国与国之间高质量、高水平的合作,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互相成就”的本质上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