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发起大规模专项行动,揭露该国能源领域重大腐败及洗钱案件。
据俄新社报道,此次查处的洗钱网络以基辅市中心一处办公室为核心据点,涉案资金规模高达1亿美元,牵连前能源部长、国有能源企业高管及总统核心盟友等多名政商要员,再次凸显乌克兰战时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NABU在通报中披露,这个专业洗钱机构位于基辅市中心的一处独立办公室,房产归属前乌克兰议员安德烈・德尔卡奇的家族。
德尔卡奇本人已因另一起刑事案件,被NABU与特别检察官办公室联合起诉。
该办公室被犯罪组织用于核心洗钱操作:建立秘密账目核算非法资金,通过跨国非居民公司网络转移资产,其中大量现金提取交易专门在乌克兰境外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还向外部人员提供洗钱服务,并按交易金额抽取固定比例佣金,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犯罪产业链。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雅罗斯拉夫・热列兹尼亚克证实,NABU执法人员当天对多个关键目标实施搜查,包括前能源部长赫尔曼・加卢申科的住所、乌克兰国家原子能公司(Energoatom)总部。
更引发关注的是,执法人员还搜查了商人蒂穆尔・明迪奇的住所,而此人被称为总统泽连斯基的"核心金主",是泽连斯基早年创办的第95街区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后转型能源、国防领域成为政商枢纽人物。
![]()
热列兹尼亚克透露,明迪奇在搜查行动前已被匆匆驱逐出境,逃避调查。
NABU在其频道发布了行动现场照片,画面中多个塑料袋装满成捆外币,虽未公布具体金额,但结合案件通报的1亿美元涉案规模,引发舆论震动。
随后,NABU进一步公布了关键证据——录音摘录,内容包含明迪奇、Energoatom代表德米特里・巴索夫与加卢申科顾问伊戈尔・米罗纽克的对话,直指能源领域利益输送链条。
此次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乌克兰长期腐败问题的集中爆发。
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能源领域因私有化进程不规范、监管缺位,逐渐形成寡头与政客勾结的利益格局。
苏联解体后,能源行业私有化过程中,大量国有资产被少数人低价侵占,"天然气公主"季莫申科等寡头通过掌控能源贸易迅速积累财富,形成政商交织的腐败网络。
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屡遭破坏,大量国际援助与重建资金涌入,却为腐败提供了新的滋生土壤。
NABU调查显示,Energoatom等国有能源企业内部存在固定"回扣链",供应商需通过灰色通道向高层输送利益才能获得合同,涉案资金多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离岸账户、迪拜代理公司完成洗钱闭环。
![]()
这种腐败直接导致国家能源修复资金被挪用,削弱了乌克兰的国防与民生保障能力,有舆论警告称"炮弹落点越来越近",直指腐败对国家安危的威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动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介入支持,调查基于15个月的秘密监听与1000小时录音证据。
作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反腐改革一直是西方对乌援助的重要附加条件,NABU等反腐机构也在西方支持下成立。
但长期以来,乌克兰反腐始终面临"治标不治本"的困境,此前多轮行动仅触及中低层官员,难以撼动顶层权力与寡头利益的勾结。
此次案件直指泽连斯基核心盟友,被外界解读为西方对乌反腐压力的升级。
而泽连斯基政府此前曾试图推动削弱NABU独立性的立法,引发美欧使团抗议,显示其内部在反腐问题上的矛盾。
目前,涉案人员的追责进程仍在推进,这场反腐风暴能否突破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推动实质性制度改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