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昆明日报、健康昆明、昆明西山发布
目前,尽管相当一部分基层村医工作能力很强、吃苦耐劳,但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辛、工作繁重、工资收入不高,出现了基层卫生室留不住人才以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的举措给我们很大启发。
近年来,云南昆明西山区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让涉农街道的村民小病不出村,享受到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也解决了乡村医生收入和社会保险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家门口,当起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这样惠及医患、一举两得的好政策,应该得到肯定和推广!
1
家庭医生定期巡诊
早上7点多,乡村医生张云丽来到西山区团结街道大兴卫生室。确认出诊箱里的物品是否齐全后,和同事赶去2个较远的村子为村民巡诊。
大兴卫生室周边有14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砚台村距离卫生室有10千米,支里山距离卫生室12千米,是村卫生室服务范围最远的两个地方。
车沿着山路蜿蜒行驶,当行驶到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时,张云丽和同事背着出诊箱开始徒步前往。
除了出诊箱,她们还随身带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巡诊的同时,会向没签约的村民宣讲什么是家庭医生、能开展些什么服务。想必这也是众多乡村医生的日常。
张云丽说:“这几年村里变化挺大的,至少生娃娃不会在家里生了,知道要去医院里生。有什么问题也会打电话给我们,能在村卫生室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再跑到远处。”
目前,大兴卫生室管理着高血压患者260名、重点健康服务人群1000余人。
2
村医身份,实现转正
张云丽也是团结街道的居民,今年35岁。2010年,她从原昆明医学院毕业,就回到这里工作。
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加入,逐渐改变了村民们对乡村医生“游走于体制之外、更多靠家庭传承”的固有印象。
从2021年1月1起,西山区正式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以团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所有乡村医生全部纳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外用工管理,签订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险。
村医收入由基本医疗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及政府给予的乡村医生补助组成,各项补助和奖励均向一线、工作负荷大等岗位倾斜,解除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张云丽说:“西山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通过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购买社会保险等措施,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3
群众转诊更加便利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仅给村医吃了一颗“定心丸”,还为基层群众带来切身的实惠。
原来,一些村民都忌讳看病,认为在家随便用点“偏方”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村民路过卫生室,会有意无意地进门问问自己的健康情况。不少子女长期不在家的老年人,也会让乡村医生帮忙买药送到家里。
签约村民享受的福利不仅是小病不出村,乡村医生签约看诊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患者转诊更加便利。
遇到紧急状况和疑难病症,卫生室会把患者转到团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需要,再通过医联体间的绿色通道继续向上转诊,患者就医渠道变得更加通畅。也避免了一些患者进城就医“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发生。
同样,村卫生室也要接收上级部门转诊而来的患者,如急性病和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危重症稳定期患者等,这些群众在村卫生室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管理。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法见效快、疗效好,颇受患者喜爱。为帮助广大基层医生快速掌握中医疗法,小褂给大家推荐一本中医药畅销书——《50年代亲献秘验效方珍集》。
全书共收录近代名方1600余首,包括妇科、儿科、内科、五官科、骨伤科等300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书中所载处方多为20世纪50年代医界人士捐献出的祖传绝技、家传秘方,经作者临床使用屡见奇效。

查看书籍详情【广告】
有其他购书需求或疑问
请扫码添加客服咨询

点赞·在看·基层医疗资讯抢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