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成功偷运3800吨稀土,中方迅速出手反制,堵住两大“后门”!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的宏大棋局中,稀土这一关键资源正成为中美博弈的核心战场之一。近期,美国通过“迂回战术”从泰国和墨西哥“中转”偷运3800吨稀土的行径,不仅暴露了其在资源获取上的急切与不择手段,更凸显了稀土在科技战略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如今中方迅速出手反制,堵住两大“后门”!
![]()
稀土:科技发展的“隐形引擎”
稀土,虽名字中带有“稀”,却绝非冷门小众之物。它宛如科技发展的“隐形引擎”,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屏幕,那清晰绚丽的显示效果离不开稀土元素的精准调控;到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稀土制成的永磁材料为电机提供了强劲而高效的动力支持;再到军工装备领域,从精确制导导弹到隐身战机,稀土元素在提升武器性能、增强作战能力方面功不可没;在高科技芯片制造中,稀土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助力芯片实现更高的运算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中国,凭借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和生产能力,供应着全球约90%的稀土需求,宛如全球稀土市场的“定海神针”。这一优势地位,不仅源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得益于多年来在稀土开采、提炼和加工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形成了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体系。
![]()
中美稀土博弈:贸易战中的关键一招
面对美方在贸易战中的步步紧逼,中方果断祭出稀土这张“王炸”。自2024年初起,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控,特别是针对可能用于军工领域的稀土,出口审批变得更加严格。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稀土市场激起千层浪。
消息传出,全球稀土价格应声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稀土价格平均上涨了15%,部分稀土元素的涨幅甚至超过30%。这一价格波动,让美方如坐针毡。在多次国际谈判中,美方反复强调希望中国恢复对美国的稀土出口规模,甚至不惜抛出一些“优厚条件”。然而,中方态度坚决,出口可以,但必须合法合规,按中国的规矩来。稀土,绝非美方想拿就能拿的。
![]()
美国“歪招”:绕过管制的“迂回战术”
谈判桌上无果,美方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以锑这种广泛用于电池、半导体和军工领域的稀有金属为例,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将锑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明确禁止未经许可的出口。管制令刚一出台,国际市场上的锑价格就飙升了近20%。但令人诧异的是,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原本在锑贸易中并不起眼的国家,突然成了中国锑出口的“热门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泰国和墨西哥的锑进口量激增,分别达到2000吨和1800吨,跻身中国锑出口的前三名。而据国际媒体披露,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4月,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氧化锑总量超过3800吨,远超过去三年从这两国的进口总和。结合泰国和墨西哥自中国实施禁令以来,突然跃升为中国锑产品出口的前三大市场,而在2023年,这两国甚至连前十都排不上。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一直在通过这种方式绕过中国的禁令,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不幸成为了美国获取稀土的“帮凶”。
![]()
应对之策: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
美国通过“中转国”偷渡中国稀土,绝非偶然或孤例,而是蓄谋已久的行动。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国际稀土贸易监管的漏洞,更对中国稀土资源安全和科技战略利益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堵住两大“后门”,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监管力度,完善国际合作监管机制,与相关国家加强信息共享与执法协作,严厉打击非法稀土贸易行为,切断美国通过“中转国”获取稀土的非法渠道。另一方面,要管理“正门”,进一步优化稀土出口管理,在确保国家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引导稀土出口,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对稀土研发的投入,提升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水平,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形成从源头到终端全链条、高压线式的防护体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稀土博弈中,中国凭借着资源优势和战略智慧,牢牢掌握着主动权。但美国的“小动作”也提醒我们,科技竞争的道路充满挑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定捍卫国家资源安全和科技利益,在全球科技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