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年深夜,11岁的废太子刘保,被十几个宦官从西钟楼下接出来,直接坐上了皇位。
这场政变前后不到两个时辰,参与者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人。
东汉宫廷的权力更迭,有时就这么儿戏。
![]()
废太子身陷绝境——一场由乳母引发的宫廷风暴
124年秋天,10岁的太子刘保生了一场病。
![]()
汉安帝让儿子搬到自己乳母王圣的新宅子里养病。王圣在宫里的地位特殊,
她不仅是皇帝的乳母,还被封为野王君,女儿伯荣可以随意进出皇宫,母女俩在朝廷内外收受贿赂,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邴吉不愿意去。
两人的理由很实在:王圣的宅子刚盖好,犯了土禁,不吉利。
这个理由在当时的人看来完全正常,动土修建房屋要看时辰方位,新房子没经过一定时间的"养",住进去容易出事。
![]()
王男和邴吉作为照顾太子的人,自然要谨慎。
争吵就这样爆发了。
王圣觉得自己被冒犯了,皇帝让太子住进来,这两个下人居然敢反对?
她立刻联系了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
这三个人在宫里早就结成了利益同盟,江京和樊丰都是权势熏天的宦官,正愁找不到机会清理太子身边的人。
王男和邴吉被投入监狱。
罪名是"不敬"和"妄议"。两人很快死在狱中,家属全部流放到比景县。
刘保每天为乳母叹息。
![]()
一个10岁的孩子,失去了从小照顾自己的人,心里的悲伤可想而知。
王圣慌了。
她开始担心:万一这孩子将来当了皇帝,第一个要报复的就是自己。
于是她找到江京、樊丰,三人又拉上阎皇后,一起编织了一张陷害太子的大网。
朝堂上的争论持续了好几天。
太常桓焉、廷尉张皓都表示反对废太子,太仆来历甚至直接顶撞皇帝,说这是小人陷害储君。汉安帝大怒,当场罢免来历的官职。
![]()
延光三年九月,刘保被废为济阴王。
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乳母和别人吵了架,因为自己为死去的乳母叹息,就这样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权力场上从来没有无辜者,只有失败者。
![]()
权力真空中的危机——从北乡侯暴毙到宫门紧闭
125年三月初十,汉安帝在叶县巡游途中突然病倒。
随行的阎皇后和她的兄弟阎显立刻做出决定:封锁消息。
![]()
他们把皇帝的遗体移到卧车里,一路上照常摆放饭食,派人在车外询问起居,装作皇帝还正常的样子。
队伍就这样回到了洛阳,外人竟然没有察觉异常。
三天后,阎皇后才宣布皇帝驾崩。
朝臣们震惊地发现,阎氏已经提前布好了局。
阎皇后自立为太后临朝称制,她的兄长阎显升任车骑将军,掌握了禁军。
继承人的问题摆在眼前。
按理说,汉安帝的独子刘保应该继位。可刘保已经被废,现在是济阴王,阎太后绝对不会让这个孩子重新回到皇位上。
![]()
她选择了北乡侯刘懿。
这是汉章帝的孙子,年纪幼小,容易控制。刘懿在阎氏家族的扶持下登基,成为东汉前少帝。
刘保连父亲的葬礼都不能参加。
阎太后下令,废黜的济阴王不得上殿,不得靠近棺材。
11岁的刘保站在宫门外,悲痛到吐血,每天只能喝点粥充饥。宫里的百官看在眼里,心里都为这孩子难过。
七个月后,意外发生了。
北乡侯刘懿突然病重。御医束手无策,病因说不清楚。
![]()
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守在病榻前,气氛紧张到极点。
江京把阎显拉到没人的地方。
"北乡侯这病看着不行了。"江京压低声音说,"继承人的事得赶紧定下来。当初咱们没立济阴王,现在要是立他,他肯定记仇。不如早做准备,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儿子来,从里面挑一个。"
阎显觉得有道理。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
![]()
阎显和江京再次秘不发丧,紧闭宫门,派重兵把守。他们同时发出诏令,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火速进京。
宫门外,两位王子还在赶路。
宫门内,另一股力量已经开始行动。
![]()
西钟楼下的盟誓——十九名宦官的深夜行动
刘保的乳母宋娥找到了中黄门孙程。
宋娥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知道宫里谁能用,谁愿意冒险。
孙程是中黄门,职位不高,在宦官群体里属于底层。
![]()
江京、刘安这些人掌握实权,看不起孙程这样的小人物。
"济阴王是先帝的嫡亲儿子,本来没什么过错。"孙程对谒者长兴渠说,"就是因为先帝听信谗言才被废。
北乡侯要是死了,咱们联合起来,斩了江京和阎显,事情肯定能成!"
消息在低层宦官中间传开。
王康、王国、黄龙、彭恺、孙程等等,一共十九个人。
他们都是些没有实权的小宦官,在宫里干着最基层的活,看着江京那帮人作威作福,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
十一月初二夜里,十九个人聚在德阳殿西钟楼下。
孙程拿出一把刀,割下自己的一片衣襟。其他人依次照做,每个人都撕下一块布,算是盟誓的凭证。
"两天后动手。"孙程说。
十一月初四,当天京师和十六个郡国都发生了地震。
古人相信天象,地震在当时被视为上天的警告。宫里人心惶惶,正好给这场政变提供了掩护。
入夜,孙程等人先在崇德殿集合,然后直奔章台门。
江京、刘安、陈达和李闰正坐在章台门下,他们还在讨论新皇帝的人选。突然看见孙程带着一群人冲进来,江京刚要开口,就被王康一刀砍倒。
![]()
刘安和陈达想跑,根本来不及。
鲜血溅在门柱上,三具尸体倒在地上。
李闰吓呆了。
孙程走过去,把刀架在李闰脖子上:"今天立济阴王为帝,你不准乱动!"
李闰是老资格的宦官,在宫里有威望。孙程需要他站出来,给这场政变增加合法性。
"我答应。"李闰颤抖着说。
众人扶起李闰,一起往西钟楼走。
刘保住在那里,这个11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当他被带出来时,看见一群宦官跪在地上,高呼"陛下"。
![]()
就这样,刘保在西钟楼下即了皇帝位。
孙程召集尚书令、仆射等官员,护送新皇帝进入南宫。
十九个宦官留守禁门,切断了内外一切通信。
等到天亮,文武百官才知道,宫里已经换了主人。
![]()
从傀儡到君主——少年天子的权力巩固术
十一月初五,刘保派使者进入北宫,从阎太后手里夺回了玺印。
阎显兄弟这才反应过来,一切都晚了。
新皇帝亲临嘉德殿,下令逮捕阎显、阎耀、阎晏三兄弟,当天全部处死。阎太后被迁往离宫软禁,阎氏家族其他成员流放到比景县。
![]()
孙程等十九人全部封侯,史称"十九侯"。
孙程食邑一万户,王康和王国九千户,其他人按功劳大小分别封赏。一夜之间,这些底层宦官变成了朝廷的功臣。
刘保看起来赢了。
可一个11岁的皇帝,能控制得住这些拥立自己的宦官吗?
126年,孙程等十九侯在殿前失礼。刘保抓住机会,当场革除他们的官职,把所有人都赶出了京城洛阳,遣回封地。
这一招够狠,功臣集团还没来得及享受权力,就被清理出了权力中心。
朝臣们这才发现,这个少年天子不简单。
![]()
127年,中常侍张防因诬陷忠臣虞诩,被刘保流放边疆。
张防的党羽高梵等六个宦官,有的被处死,有的被贬黜。
128年,司徒朱伥上书,说十九侯有拥立大功,不应该因小过失就放逐。刘保采纳建议,把十九侯召回京城。
召回来,给爵位,不给实权。
这是刘保的平衡术。他需要这些人的名义,来巩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同时又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权力。
133年,李固上疏劝刘保裁减宦官。
刘保下令常侍只留两人,小黄门只留五人,全部宦官的子弟不得担任官职,不得被举荐为孝廉。
![]()
这条法令把宦官的权力彻底限制住了。
从此,"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成为汉家旧典,为后来的士人打击宦官提供了法律依据。
132年,刘保改元阳嘉,这一年他18岁。
经过八年时间,这个曾经靠宦官政变才登上皇位的少年,终于完全掌控了朝政。
十九侯中的孙程在这一年去世,临终前只是个没有实权的骑都尉。
这场看似儿戏的政变,背后是东汉政治结构的深层问题:皇帝幼年即位,外戚专权,宦官干政,三股势力相互制衡又相互倾轧。
![]()
刘保的成功不是因为十几个宦官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阎氏集团已经众叛亲离,任何一股力量推一把,这个外戚集团都会倒台。
只是没人想到,推这一把的会是十几个小宦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