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一部名为《梦远》的微电影震撼发布,其中深藏的战略彩蛋瞬间点燃了全国军迷的热情——代号“玄龙08”的神秘飞行器首次揭晓真身,其正式名称“攻击-11”的公开,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迈入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新纪元。
![]()
这不仅是简单的新装备亮相,这是中国空军向世界发出的一份战略声明。当“攻击-11”与威震四方的歼-20组成三机编队,一飞冲天的画面定格,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正在深刻变革的现代化空军,一个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空战规则的东方大国。
“玄龙”出鞘,攻击-11的震撼亮相绝非偶然
微电影《梦远》中,“玄龙08”从机库中缓缓驶出的那个瞬间,就注定要成为2025年末最受瞩目的军事焦点。其流畅的飞翼式布局、隐身的机体设计,无不透露出这是一款为高强度现代战争量身打造的攻击型无人机。
与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装备披露不同,攻击-11的亮相选择了与歼-20同框。这种编排匠心独运——歼-20作为中国空军的王牌,其地位无可争议,而攻击-11能够与它并肩飞行,本身就说明了这款无人机在空军装备体系中的高端定位。
![]()
值得深思的是,这次亮相选择了空军成立纪念日这个时间节点。这绝非简单的“献礼”,而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空军转型的坚定决心。从单纯的国土防空到攻防兼备,再到如今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攻击-11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空军在高端无人作战平台上的关键空白。
有人无人协同,中国空军正在改写空战规则
攻击-11与歼-20的编队飞行,看似简单的画面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军事革命内涵。这标志着中国空军已经初步掌握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这一尖端技术。
让我们看得更远一些。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都在积极探索无人作战模式——美国的X-47B、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都体现了同样的发展方向。但将这类高端无人机如此公开地展示与五代机协同作战,中国走在了前面。
![]()
这种协同作战的魅力何在?想象一个未来战场场景:一架歼-20作为指挥节点,带领数架攻击-11深入高危空域。无人机可以前出侦察、电子干扰、甚至发动首波攻击,有人机则在相对安全的后方进行指挥决策。这既大幅降低了飞行员的风险,又成倍提升了作战效能。
更为关键的是,攻击-11很可能具备较强的自主作战能力。它不只是一个远程遥控的“靶子”,而是能够根据战场态势自主决策的智能节点。这种能力的获得,比单纯造出一架隐身无人机要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超越“唯装备论”,读懂中国军工的体系智慧
每当中国有新装备亮相,总有一些西方媒体惯性地抛出“抄袭论”、“威胁论”。面对攻击-11,类似的杂音恐怕不会少。
但理性的观察者应该看到,中国军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从过去的跟踪仿制,到如今的并行引领。攻击-11采用的飞翼布局、隐身技术,固然是世界公认的主流方向,但将其工程化、实用化,并融入现有作战体系,考验的是中国自主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
与单纯比较单机性能的“唯装备论”相比,攻击-11与歼-20的协同展示,恰恰体现了中国军工的体系思维。在现代战争中,单一平台的性能优势固然重要,但融入体系、发挥体系效能更为关键。中国正在构建的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作战体系,而非几件孤立的“明星武器”。
回望2011年歼-20首飞时,西方世界的震惊与质疑还历历在目。如今,中国不仅拥有了成熟的五代机队伍,更推出了与之配套的高端无人机系统。这种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值得每一个关心国防建设的人深思。
攻击-11的霸气亮相,是中国空军76岁生日的最佳献礼,更是人民空军迈向世界一流的力量宣言。它不仅仅是一件新式武器,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中国空军正在从传统的“平台中心战”向未来的“网络中心战”深刻转型。
影片结尾留下的悬念,暗示着这只是开始。攻击-11之后,中国空军的“装备全家福”还将增添哪些新成员?这架“玄龙”将与歼-20碰撞出怎样的战术火花?这一切,都等待着时间去揭晓。
76年,人民空军从马拉飞机到歼-20翱翔;从国土防空到远海巡航;如今,攻击-11的加入,为这支钢铁雄鹰插上了智能的翅膀。一个大国空军的新时代已经开启,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长空铸剑,未有穷期;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空军交给人民的最好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