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号那天,环保博主“渔猎齐哥”的视频,让人愤怒。
重庆孝子河,两股墨黑色的污水从山体溶洞里往外涌——你能想象吗?就像两条黑蛇钻进河里,上游水还是正常的黄色,一到排污口立马变成墨汁。
博主潜下去摸河底,那淤泥黑得发亮,黏腻打滑,水草都烂成了黑色。
“以前夏天还能在河边钓鱼散步,这两个月水越来越黑,连牲口都不喝了!”
当地村民王先生在镜头里叹气,那表情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
更扎心的是——早在1个月前,就有人在论坛反映“河水变色”,没人管!直到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官方才连夜成立专班。
这哪是局部污染?分明是把长江支流当排污池啊!
![]()
6.3亿的钱,都花哪儿去了?
我专门翻了当年的治理报告。
2015年到2020年,为了治孝子河,前前后后花了6.3亿。什么概念?能建126所希望小学,能给当地每个村民发1万多块。
钱主要花在三方面:清淤19.81公里,2.1亿;建污水管网110公里,3.2亿;还建了35个亲水平台、36公里堤顶道路,1亿。
当时媒体报道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今年8月《中国水利报》还夸“生态效益显著”。结果才过3个月,就被溶洞里的黑水打了脸。
有施工方匿名跟我说:
“规划时只盯着表面明渠,觉得喀斯特溶洞偷排可能性低,就没装监测设备,省了一笔钱。。。”
省钱?!
现在好了,污水从溶洞排,常规巡河根本查不到源头。之前花的6亿,相当于给漏水的桶刷了层新漆,压根没堵住真正的漏洞。
更讽刺的是——重庆全市有记录的溶洞排污口超200个,只有12%装了监测设备。孝子河这两个排污口,正好在那88%的盲区里。
这不是监管不到位,这是给企业留了“暗道”!
![]()
去年刚踩过的坑,今年又跳进去了
孝子河不是第一次出问题。
2024年下游綦江就因为企业溶洞偷排,水质从Ⅱ类跌到劣Ⅴ类,花了2年、1.2亿才恢复。当时怎么处理的?涉事企业被罚50万,不到治理费的0.5%。
50万是什么概念?那家企业一天利润就有20万,罚的钱还不够3天赚的。
违法成本这么低,不偷排才怪!当时就有人说“罚得太轻,迟早反弹”,结果才过1年,孝子河就出事了。
![]()
这次更过分——工业园区的企业还想甩锅。
有匿名员工说“部分工厂有隐蔽排污管道”,可官方一查,玉龙村书记说“附近无工厂,煤厂早已关停”,南平镇镇长又说“两三公里外有工业园区,企业类型复杂”。
一会儿说没工厂,一会儿说有园区。。。到底谁在撒谎?
环保专家都看出来了:“工业臭味和煤矿废水的铁锈味明显不同,污水里检出苯系物,指向化工企业。”
想把责任推给历史遗留问题?没那么容易!
德国人是怎么治河的?
同样是工业河流,德国鲁尔河的故事值得说说。
60年代,鲁尔河因为煤矿、钢铁厂排污,比现在的孝子河还脏,河水黑得能当墨用,鱼类绝迹。可现在的鲁尔河,水质恢复到Ⅲ类,每年吸引200万游客,沿岸民宿、餐馆生意火爆。
德国怎么做到的?核心两条:技术堵漏洞,重罚敲警钟。
他们立法要求企业装“污水指纹识别系统”,每批次废水成分都录入数据库,哪怕通过地下管道排,也能锁定企业。还动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暗河,在120个溶洞入口装传感器,数据实时联网,一超标就报警。
更狠的是罚款——有个化工企业偷排,被罚2000万欧元(约1.5亿人民币),还得承担10年生态修复费,CEO都被抓了。
对比一下,我国企业偷排罚款上限才50万。孝子河这次要是还这么罚,下次还会有企业敢排。
不是我们没技术,是我们没让违法者疼到骨子里!
欠的账,必须还
现在官方投放了净水剂,但没说什么药剂。专家担心“万一和重金属反应,会形成难降解沉淀物,污染河底土壤”。
与其忙着应急,不如先把这几件事做好:
赶紧用地质雷达查暗河走向。溶洞每天排300立方米污水,一周就是2100立方米,相当于1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污染还在扩散,等不起!
查到企业后,必须重罚。不能只罚50万,得按6.3亿治理费的10%罚,再让他们承担修复费、村民损失。渔民老张没鱼捕只能打零工,李大姐浇地多花120元/亩,玉龙村3户人家搬离房租跌40%——这些损失,都得让偷排企业赔。
给所有溶洞排污口装监测设备。重庆喀斯特地貌占37%,不能再留监管盲区。之前省的监测费,现在都得补上,不然6亿还会打水漂。
最后想说句实在话:
纳税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孝子河也不是企业的排污池。这次要是不把偷排企业揪出来重罚,下次还会有“孝子河”“孝女河”出事。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多关注排查进度,发现线索就打12369举报——别让6亿治河费白扔,别让长江支流变成黑水河!
你身边有被污染的河流吗?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为保护环境发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