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是死的,但知识是活的。真正的高手,是把‘秘籍’练成自己的‘内力’的人。”
9月20日,在2025年国网浙江电力配电自动化技能竞赛的集训期间,我作为教练站在一群更年轻的同事面前,分享着我的经验与感悟。当我向他们展示那一沓被翻得微微发黄的电气设备图纸时,他们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初登赛场的自己。这沓泛黄的图纸正是师父章锡明传给我的“武林秘籍”。
2024年4月的一个清晨,班长对我们说,杭州供电公司即将举办配电自动化竞赛,问有没有人主动报名。我既激动又忐忑:刚入职一年多,业务技能还有很多不熟练的地方;可转念一想,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纠结了几秒,我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说:“我想试试!”
从那以后,只要班里有配电自动化相关的工作,我都第一时间主动参与,还总追着师父章锡明请教各类问题。一天,师父笑着递给我一沓图纸,说:“小吴,送你一本‘武林秘籍’。”见我满脸疑惑,他解释道:“电气图纸是理解设备运行逻辑的说明书,弄懂设备原理必须从图纸开始。”随后,师父便对照图纸,逐一为我讲解起来。
从此,这本“武林秘籍”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上面渐渐被我记得密密麻麻。每次有近距离观察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机会,我都会带着这沓图纸,仔细研究每一根线、每一个元器件。哪怕烈日下开关站内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我也能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随着不断地钻研、实践,慢慢地,我对配电自动化的认知越来越深刻了。
6月初,竞赛通知书发了下来,新的挑战随即而来:比赛内容除了我所熟悉的站所终端设备,还涉及故障指示器和馈线终端。我所在的单位这两种设备数量较少,不具备实操练习的条件。在单位的支持下,我成功争取到了去富阳区供电公司、临安区供电公司设备仓库学习的机会。
![]()
▲2024年7月,吴行健作为集训队队员在备赛期间学习配电自动化设备二次接线。(倪震)
在学习馈线终端的过程中,面对陌生的设备,我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手足无措,而是沉下心来摸索,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备赛的日子里,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工作日,我全身心投入站所终端的实操训练;周末,我来到富阳区供电公司、临安区供电公司设备仓库,钻研故障指示器和馈线终端。一个多月的“连轴”奋战,虽然辛苦,却让我感到无比充实。
![]()
▲2024年8月,吴行健在配电自动化省赛备战期间与集训队队员积极开展“一日三练”。(倪震)
后来,我接连征战杭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电力举办的竞赛,面对不同型号的设备与递增的实操难度,我始终稳扎稳打,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备赛中积累的经验,成功获得参加首届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配电自动化)的资格。
2024年12月,我踏上了首届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配电自动化专业)的赛场。带着198天扎实训练的成果和必胜的信心,我稳定发挥,最终如愿登上了领奖台,获得个人一等奖,所在团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
▲吴行健在比赛后留影。(倪震)
这份荣誉,让我万分欣喜,更令我自豪的是,备赛过程中我的业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师父传给我的“武林秘籍”,不仅是我赛场上的晋级“利器”,更是我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帮手。
后来,我在工作中继续突破、成长,成为了杭州供电公司最年轻的副班长。
![]()
▲2025年2月,吴行健(右一)和同事倪苗晨在10千伏珊瑚开关站巡查设备。(裘恺)
如今,我会带着年轻同事一起探讨这份“武林秘籍”。看着他们像一年前的我一样,对照着图纸在设备间钻研,我知道,这份“武林秘籍”,正在续写新的成长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