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14年07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与军迷同好一起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
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由于施行了成功的战略欺骗以及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大体上进行得很顺利。在主要登陆点之一的犹他海滩,盟军仅阵亡200多人就抢滩成功。但鲜为人知的是,登陆犹他海滩的部队在此前的一次演习中,由于人为的失误和疏漏,酿成了一次阵亡749人的惨剧。这就是1944年4月的“老虎演习”,一次战役组织与预演的反面教训。
![]()
图示:犹他海滩是盟军实际登陆的地点,虽然比预定地往东偏了一英里,不过还好德军在登陆点部署的兵力并不多。在此登陆的是美军第7军第4师,师长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小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准将。一个忘记了危险的演习计划
1944年4月19日,盟军最高统帅部签发了执行“老虎演习”的命令。参演部队是“霸王行动”计划中的“U部队”,即日后将在诺曼底犹他海滩登陆的美军。主体是美第7军的第4步兵师,另外还有第1工兵特战旅、第82和第101空降师的部分部队,总兵力包括25000人和2750辆各种作战车辆。演习计划持续9天,分为四个阶段:22日到26日,部队集结和登船;27日,海上运送和登陆抢滩;28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29日到30日,结束和评估。
![]()
图示:为了让登陆部队充分演练登陆作战的整个过程,盟军在英国海岸多地进行了高强度的演习。图为1944年6月D日登陆前,盟军部队登船准备出发。
演习的内容非常丰富:登陆舰运送步兵抢滩;轰炸机飞临滩头;军舰提供舰炮压制射击;还会有伞兵们的模拟滑翔机攻击。演习命令是这样下达的:“以两栖作战为主题,此次演习将解决部队集结、登船、登陆的一系列问题,并在美国海军的控制下实施短距离海上运送。”
演习的登陆点选在位于英国莱姆湾西侧、德文郡南部的斯拉普顿滩头,据称那里的地形“简直像极”了犹他海滩,为此还对一直生活在那里的3000名当地居民实施了强行迁移。
![]()
图中红圈处为斯拉普顿滩头大致位置,和诺曼底隔海相望。黑色三角处为演习舰队出发地普利茅斯。
![]()
英国莱姆湾西侧的斯拉普顿滩头历史对比照片,左小图为1944年,本图为2013年。
为了模拟诺曼底登陆时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感觉,登陆舰队从普利茅斯等地出发后并不是直接开往斯拉普顿,而是先驶入莱姆湾再行折返。计划制订者也考虑到了这趟将历时数小时的海上航程的危险性——命令中提到,“在途中和演习区都有可能出现敌机、U艇和E艇(盟军对S艇的称呼,意为敌人的艇)。”应对之道是派出大批军舰巡航莱姆湾,以掌控局面。
统帅部的参谋们对这次演习组织获得信心十足,以致早早就分别拟好了击退敌海军和空军的两份新闻通稿。在“海战通稿”中,甚至有如下的细致描写:“我方舰队昨晚在英格兰南部海岸遇敌,数艘E艇施以闪电般的打了就跑的战术,但很快被我海军击退。( )艘E艇被击沉或受创。”通稿中的括号里面是待填的数字。
一支忘记了危险的登陆舰队
在美国海军少将唐·穆恩的指挥下,“老虎演习”在4月22日正式展开。第一波演习舰队于26日夜间出发,在次日天亮前将第4师的主力运抵斯拉普顿,“战斗”进行到15时30分,登陆部队宣告“肃清”了滩头。
![]()
“老虎演习”指挥——美国海军少将唐·穆恩
与此同时,运载着后续部队的T-4护航队正在进发,准备于28日白天巩固登陆场。护航队的主体是美国海军第32登陆舰大队的8艘坦克登陆舰(LST),它们分别来自普利茅斯和布里克斯海姆,载着第1工兵特战旅、第3206和第3207军需连、第462和第478卡车勤务连,以及信号兵、医务兵、步兵等零散单位的兵员。
这些LST编成一字单纵阵,以450到550米的间隔在海面上排列成行,由前到后依次为LST-515、496、511、531、58、499、289、507。驶在LST-515之前的,则是英国海军的护卫舰“杜鹃花”号。
“杜鹃花”号是T-4护航队中唯一的护航军舰,8艘坦克登陆舰组成的编队,只有一艘小小的护卫舰担任护航任务。其实,英国驱逐舰“弯刀”号本应该出现在队尾,但是它头天晚上被登陆舰误撞,只得滞留在港内。指挥部临时找了一个代替者“萨拉丁”号驱逐舰,但该舰的回应是“将在28日白天加入T-4”。
![]()
“老虎演习”中,盟军登陆船队在海面航行。
![]()
“白天”还早,现在是27日深夜。“杜鹃花”号带着登陆舰们驶过了普利茅斯东南面的斯塔特角,然后转折向北驶入莱姆湾水域。按照计划,T-4护航队将在湾内兜上一个大圈子,以模拟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过程,然后再去登陆场。
登陆舰不知道,威胁正在疾驰而来。
一个忘记了危险的糊涂舰长
27日傍晚时分,T-4的行踪被德国侦察机发现。
在位于法国瑟堡的德国S艇指挥部里,这个被发现的目标被称为“驱逐舰”。
22时,早已下令3个鱼雷艇支队待命的德国海军驻当地鱼雷艇部队指挥官彼德森上校紧急下令:第5和第9支队立即向目标出击。当时第5和第9支队各有9艘和7艘S艇可用,当晚分别以状况较佳的6艘和3艘出击,当先出阵的是两位少校支队长克鲁格和米尔巴赫。
![]()
![]()
参战的9艘S艇全部属于S-100级,该级号称“最强的S艇”,长35米、宽5.1米、装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0毫米和40毫米火炮各1门。凭借流线型的外观和3台1838千瓦发动机,最大航速可达42节。1945年8月,战时的美国PT鱼雷艇艇长、后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仔细地察看了一艘缴获的S-100级艇后,在日记里写道:“S艇强过我们的PT艇实在太多。”
驶离瑟堡后,S艇采取关闭探照灯和保持无线电静默等措施,如幽灵般滑行于水面,居然成功地穿过了由3艘专门盯着这个法国港口的英军MTB鱼雷艇所布下的哨戒线,从而得以顺利驶向目标区域。第5支队的6艘艇分成三个双艇小队,第9支队的3艘另组一队,分别扑向呈扇面的四个方向,约定先发现目标者以信号弹召唤友艇靠拢。
![]()
S-100级鱼雷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装备的快速攻击艇(S艇),盟军称其为E艇。
![]()
德国海军S-100级鱼雷艇侧俯视图
还好,英国人的第二道哨戒线没有虚设,其中的一艘快艇发现了S艇的行踪。报告很快发到了“杜鹃花”号上,但要命的是舰长盖德斯少校觉得这不属于“直接威胁”,更要命的是,他认定各登陆舰“肯定”也已经同步收到了这个消息,他没有必要再去提醒了。他不知道,登陆舰根本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所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是不一样的!
时间流逝,午夜已过。LST-515的航海日志在4月28日凌晨1时记录道:“编队行进,航速4节,能见度13.7千米。波澜不惊,一派平静。”
一次忘记了危险的海上行进
1时30分,演习队伍中排在T-4护航队末尾的LST-507的雷达显示有几个小光点正在从北面快速接近。他们不知道,这是S艇,是迅速向他们靠拢的“死神”。就在他们还在困惑的时候,S艇发起了第一轮攻击。
最先到场的是第5支队的S-136和S-138,它们赶到了LST-507的后方,两位艇长都判断目标是“驱逐舰”,并各自选定了一个目标。在2000米距离上,S-138向“殿后的那艘”发出两条鱼雷齐射,2分钟后,S-136向稍前一点的目标射出1条鱼雷。
![]()
美国海军LST-507登陆艇
坦克登陆舰在理论上最快只能开到9节,而这一天它们仅仅是以4节前进。而且,舰上的兵员、坦克、作战车辆和各种物资加起来已达到近4000吨的满载状态,别说它们不知道将要受到攻击,就是现在知道了也已经很难做出规避动作了——这个晚上,S艇的运气真是非常的好。
LST-507被S-138的鱼雷命中了。剧烈的爆炸令S艇上的人都感受到了震感,爆出的焰柱高达70米。这时是28日凌晨2时03分。
在此之前,这艘登陆舰上的广播已经响起,要求所有人员到甲板集中。舰上的医官埃克斯塔姆后来回忆道,“正当大伙准备出舱上甲板看个究竟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灯火全部熄灭,我们都被震到了空中。”随即,他见到了“生平所见过最壮观的火焰”,“几米远处就是氧气瓶和弹药箱的猛烈爆炸,那种场面一辈子也忘不了。”
![]()
反映“老虎演习”中,德军鱼雷艇攻击盟军登陆船队的油画。
一次没有出击只有死亡的演习
第二队S艇接着赶到了。S-140和S-142在1800米距离上双双发出齐射,但全部落空。S-142判断失误的原因是目标的航速比自己估计的慢,而S-140艇长戈茨切克上尉觉得是自己鱼雷定深设置得过深。他分析,如果目标有驱逐舰的个头,却又吃水较浅,那么一定是登陆舰。戈茨切克是攻击者中第一个准确判断出目标类型的人。
![]()
2时18分,第三对S艇从T-4护航队的右侧切入,S-100和S-143是被友艇的信号弹召唤过来的,艇上的人看到了燃烧着的LST-507,觉得那应该是1艘“油轮”。S-100率先在1500米距离上发出齐射,这次攻击同样因为过高估计了目标的速度而落空。接着S-143在稍近一点的距离上发出两条鱼雷。76秒后,目标发生一次爆炸。这时是2时28分,被打中的是LST-531。
第9支队也在差不多时间现身。S-130一击不中后又遇上鱼雷重装故障,S-145脱离编队后追逐1艘“灵活闪避”的“武装船只”,而支队长米尔巴赫所在的S-150发出的两条鱼雷取得了一条命中,它打中的是LST-289。
![]()
1944年4月28日“老虎演习”德军鱼雷艇攻击示意图
2时30分,最先中雷的LST-507下达了弃舰令。根本没有时间放救生艇,人们纷乱跳入海水中,许多人随舰同沉,许多人溺亡,其中不少人因体温过低而死。埃克斯塔姆和赛德隆成为了幸运儿,他们在冰冷的英吉利海峡中浸了差不多有4个小时后被友舰救起。人们发现赛德隆时,还以为这个冻得像冰块一样的人已经死了,顽强的他在6月5日恢复了健康,赶上了犹他登陆。
2时34分,LST-531亦告完全倾覆,刚刚完成重装并准备补上一击的S-143观察到,“目标再度爆炸,接着在烟雾中消失不见。”这时,距离这艘登陆舰被鱼雷击中仅仅过去了6分钟,舰上的496人中只有72人幸免于难。
LST-289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艇身中雷,只剩下一台柴油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坚持开回了布里克斯海姆。
![]()
图示:遭到德军鱼雷攻击的美海军LST-289登陆艇(本图及左图),其整个船尾因剧烈爆炸而变形,但所幸未致命而沉没,得以返回母港。
![]()
G7系列鱼雷是二战德军所装备的主力鱼雷
剩余的登陆舰被恐慌情绪所笼罩,各舰用自己的若干门小口径火炮纷乱开火,不但没有给袭击者造成任何损伤,反而误伤了LST-496和LST-511。至于那艘孤零零的护卫舰“杜鹃花”号,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该舰以反潜为设计目的,此前从未遇到过德国鱼雷快艇。
这时,有两个英国人在空中看到了这场杀戮。英国空军飞行员内维尔和他的领航员驾着“英俊战士”式夜间战斗机,在这个晚上的例行巡航中飞越莱姆湾。在看到了不同方向的曳光弹和起火的舰只后,他立即通报基地,而他得到的回应是:“让它去吧,那只是场演习。”
![]()
英国英俊战士(又译“美丽战士”)双发重型战斗机。
一个四十年之后的揭秘和纪念
偷袭得手后的S艇开足马力,扬长而去,于28日凌晨5时陆续驶返瑟堡港。对莱姆湾的出击是德国S艇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最显赫的几次胜利之一,不过德国人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取得了何种程度的胜利。按照德国电台在28日白天的说法,这次是击沉了3艘登陆舰,估计死亡人数在100到150人。
二战中各国发布的战果数字往往“注水”居多,而这次S艇的战功发布却是大幅“缩水”了。实际上,德国海军的这次奇袭不但造成2艘登陆舰沉没、1艘重创,还令多达749名美国陆军和海军官兵葬身海洋!在诺曼底登陆打响之后,犹他海滩方向的登陆战斗中,阵亡的美军士兵仅为200余人!这使得4月28日成为珍珠港事件当天外,美军在二战中单日伤亡人数最高的一天。
![]()
在德军攻击中受伤的美军伤员经驳船转运上岸接受救治
![]()
经过一夜的激战,抵达斯拉普顿滩头的美军登陆部队按照演习计划继续登陆。
不过在当时,不仅是德国人,就连盟军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晚上的灾难。由于担心影响太过恶劣,盟军最高统帅部采取了“捂盖子”的做法,对整起事件做淡化处理,具体伤亡数字也是在1944年8月被并入诺曼底登陆的伤亡数字中,一并对外公布。
二战结束后,相继有几本书或多或少提及了此事,不过都没有引发太大关注。1954年诺曼底登陆10周年之际,美国军方倒是在斯拉普顿滩头树起了一座纪念碑,不过是为了纪念那些被“拆迁”的当地原住民。
揭开这段尘封往事的,是一个普通人,英国退休警察斯摩尔。1968年,他搬到斯拉普顿南面的一个小村居住,在那里,他逐渐听到了一些有关“老虎演习”的传闻。当地渔民还告诉他,在离岸1.5千米远的水下就沉着1辆“谢尔曼”坦克。
经过长时间的奔走和筹备,斯摩尔在1984年得到一家当地打捞公司的帮助,终于成功地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水。斯摩尔和他的朋友们把坦克放在海岸上的一个方形基座上,令其面朝大海,以此来纪念在那场夜袭中的死难者。美国军方后来对斯摩尔的举动表示了感谢,而英国军方则未做出任何表示。
![]()
![]()
“谢尔曼”出水恰逢诺曼底登陆40周年,斯摩尔的发现令40年前的那场悲剧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个被尘封了40年的灾难真相,而且是被美军刻意隐瞒的。”
“面对着惊人的伤亡数字,艾森豪威尔一定觉得把这个由自己铸成的这个大错和尸体一同掩盖掉是最好的结果。”
“二战中一段肮脏的秘辛。”
。。。。。。
也有从其它角度看问题的。美国海军部长达尔顿在1996年4月评价道:“‘老虎演习’……是美国坦克登陆舰部队最了不起的一个小时。”莱姆湾灾难促使美军对登陆舰的无线电频率、救生衣配备、救生艇设置等进行了全面改进,从而保障了诺曼底登陆的顺利实施。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顿的这个评价确也有其深意。
时至今日,星回斗转,历史的得失已成过去。对于世界各国的潜水爱好者来说,那些沉没的登陆舰对他们的意义是——LST-507的沉舰位置已被列入“全球100处最佳潜水探秘处”的榜单,并高居第29位。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