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是少数派近年主打的项目,相信不少读者已经在网站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创内容和产品。但其实「共创」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物件,它甚至可以是一场「节日」。今年下半年,少数派很荣幸收到「南荒公园生活节」的邀请,成为其独家线上合作平台,一起加入了这一场有趣又有意义的大型线下活动中。我们也邀请到南荒公园生活节的两位核心创办人 Eason 和 Cris,分享这场融合了本土音乐、非遗文化的大型活动的幕后,让大家除了知道这是一场好玩的活动之外,还蕴含着主创们的哪些用心。
![]()
▍南荒是谁
Eason:(前)少数派作者@EasonRock ,19 年没事干之后曾在少数派发布文章三篇,获取徽章 0 个。最终因为 2020 年开始创办同济再拾之后进入了无止境忙碌的创业生涯,结果被路中南踢出作者群(真的不是抱怨哈哈哈哈哈)。这五年间从一个自由职业者转变成不自由的老板,干了很多不赚钱但是赚开心的活,学习了如何在干青年活动赚点钱去养社区营造的事。然后就在24年决心要把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音乐兴趣爱好拿出来大干一场。如果要问我初心是什么,其实我早就忘记或者偏离甚远。或者要不就关心我下一步做什么吧:那就是好好把南荒公园做好!(做好了明年初肯定先重新投上一稿)
![]()
「南荒」创办人之一 Eason
Cris:一名「不务正业」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期间活跃于活动策划,毕业时心怀「弘扬粤语文化」的理想,却因势单力薄暂搁理想,转身投身广告营销行业十余年。借创意策划之名,长期在客户专案中「夹带私货」,将广府文化元素/个人兴趣融入商业专案,让老板为爱好买单。近年适逢游戏行业寒冬,决意「下海」自建工作室,专接各类文化策划活动。这场「南荒公园生活节」,终于要为自己买单一次。
南荒是什么
Eason:其实最开始,我只是想做一场纯广东本土的音乐节。一方面我玩了好多年乐队,知道本土有很多很优秀的音乐人,但却没有可以让他们集中亮相的平台。另一方面因为本职工作「同济再拾」,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社区营造和非遗保育相关工作和人物,比如佛山的大头佛、竹艺,石龙的麒麟、花灯等,跟着佛山的竹艺师傅学选竹料,看剪纸师傅怎么下刀。慢慢发现这些老手艺特别有生命力,但年轻人要么看不见,要么觉得「老土」。平时我会组织小型音乐活动,也会帮非遗手艺人对接年轻设计师,想让他们的作品更贴近现在的生活。这些经历让我开始觉得「不能只做音乐节,要把文化串起来」。
![]()
Eason 策划过的非标音乐现场
Cris:我和 Eason 不一样,我之前是做乙方和广告的,天天做重复的案子,越做越觉得不想再替别人实现想法,想做自己的活动。其实我毕业前就想做粤语文化推广了,那时候接触过一些做粤语文化的朋友,发现他们缺支持、缺能量。后来Eason找我聊做音乐节,完全是不谋而合,既能圆粤语文化的梦,又能把我之前做策划的经验用起来。我自己平时也会搜集老广州、老佛山的街头故事,比如红白蓝胶袋的由来、鸡公碗的典故等等,想把这些「南方记忆」揉进活动里。
主持人:「南荒公园」这个名字特别有意思,我向别人介绍,对方总以为是带口音的「南方」二字。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
Cris:「荒」字其实是我定的,源头是去年我们找的第一个场地——佛山南国桃园里一个半荒废的疗养俱乐部。那地方以前特别火,佛山人周末都爱去,后来慢慢没人管了,杂草丛生,像极了我们眼里的传统文化,以前很辉煌,现在却好像已经被时代遗忘了。我当时就想,广东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开荒精神」,父辈们在改革开放时做经济的「开荒者」,把南方变成前沿,那我们能不能也做一次文化的「开荒者」,把那些快被遗忘的文化挖出来,重新激活。
Eason:「公园」则是因为我们不想做严肃的展会,想做成像社区小公园一样的地方,能听音乐,能看非遗文化,能玩涂鸦,就像小时候逛公园那样轻松。我们策划时构思了很多南方文化的小细节,比如大头佛设计用的红白蓝配色,是粤港澳街头最常见的颜色。还有鸡公碗、大笨象滑梯,都是80、90后广东人的集体记忆,看到就会想起「哦~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样子」。
![]()
Eason 策划过的生活节
南荒有什么
主持人:作为一个南粤地区的活动,这次的 IP 设计选择了大头佛作为核心形象,而不是更常见的醒狮,这背后有什么考量?
Eason:这是我们和设计师阿灿(团队「佛都有伙」)反复聊出来的。醒狮当然是南方文化的代表,但它的气场太强了,所以一般只用于重大庆典之类的场合,少了点玩的感觉。但大头佛不一样,大头佛总是蹦蹦跳跳,有点「戇居(呆呆傻傻的)」但又特别开心,更契合「公园」的轻松氛围。
我们还埋了两个佛山文化的典故。一是设计了三个大头佛,对应佛山「塔坡岗挖三尊佛」的传说——唐代塔坡岗挖出土佛,佛山才得名;二是给大头佛造了个「南荒宇宙」世界观,在这个平行世界里,这三尊大头佛是精灵,这个宇宙里没有工业化的东西,只有滑板、涂鸦这些潮流而轻松的活动,想表达「传统文化和潮流并不对立,而是能在同一个世界里共存」。还加了些小设计,比如把大笨象滑梯改成醒狮的样子,画了鸡公碗、葵扇等物件,都是想将南方文化的细节呈现于玩乐之中,而不是硬讲历史。
![]()
主持人:除了非遗文化,听说音乐也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
Eason:首先我们分了四个固定舞台和一个移动「音乐车」,覆盖了不同人群的喜好。第一个是「南方舞台」,主打摇滚,有12支本土乐队。比如 Power Milk 专门给我们写了活动主题曲,拍了MV;还有拿过金曲奖的秋林是客语乐队,唱的歌里有客家山歌的调调,特别有南方乡土感;还有 OneToFree 乐队,风格偏二次元,带点中二热血,年轻人应该会喜欢。
第二个是「南方街头」舞台,以说唱为主,还搭配了滑板比赛和涂鸦。阵容里有广东乐迷很熟悉的灵山村帮、宠物小兄弟,还有 BadKidsClub,连香港的几支说唱组合也会来,想做「粤港澳说唱圈的小聚会」。第三个是电音舞台,邀请了 Invaders 和越界电波两个本土厂牌,十位 DJ 从傍晚打到晚上,有 Techno、House 这些风格,适合喜欢热闹的观众。
还有安静的「南方客厅」舞台,偏民谣和实验音乐。有深圳来的哈吉他,弹唱南方城市的故事;佛山本土的辛纳蒙,歌声里有老佛山的烟火气;还有些特别的项目,比如施妙力吸尘器、小笼包,从完整乐队变成 One Man Band 或双人组合;还有矩阵 Matrix,一个做电子乐,一个打手碟,出来的是疗愈音乐,适合坐下来慢慢听。还有「南方快车」,一辆能到处跑的移动音乐车,晚上会停在餐饮区,DJ Kardai 专门用磁带串烧粤语金曲,让大家边吃边听,找回粤语歌的情怀。
![]()
音乐快车到达各处演出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很多非遗项目,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大湾区非遗,它们如何呈现在活动中?
Eason:这次我们做了 「非遗跨界配对」,5 组来自佛山和石龙的手艺人两两配对,每一对都有故事。比如佛山的狮头传承人何宇斌将和石龙的麒麟传承人何月平配对。狮子和麒麟都是岭南的瑞兽,但风格不一样,我们没硬让他们做共创产品,而是各自摆展,观众能直观看到两种技艺的特点,反而更懂它们的区别和魅力。
![]()
传统狮头再创作
还有佛山剪纸传承人邓春红,将和石龙的刺绣师傅蔡敏凌合作,将剪纸的 「灵」 和刺绣的 「细」 结合,把剪纸的纹样绣在布上,做出能挂在墙上的剪纸装饰画,特别精致。还有佛山陶瓷大师的后人刘思义,他没继承传统的石湾公仔,反而跑去澳门学做杯子,将和石龙的 「红漆描花木吉」 传承人配对。一个是装凉茶的传统器具,一个是佛山传统釉料做成带岭南花纹的杯子,一个「盛」,一个「喝」,还打算一起做 「凉茶主题套装」,特别有意思。
最让我感动的是石龙做花灯的虾叔,60 多岁了,之前只做传统油纸花灯,这次和佛山的布艺手艺人布碌合作,布碌用薄布做灯罩,把花灯改成台灯,开灯后能看到里面竹编的骨架,既保留了虾叔的手艺,又变成了年轻人能摆在家的实用品。虾叔现在还说明年要开发鱼灯,以前他从没试过,现在觉得老手艺也能玩出新花样。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跟着生活变的活文化。
![]()
老手艺人也能玩出新花样
南荒难不难
主持人:如此丰富到庞大的设想,实际执行肯定不简单吧?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比如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结合,和音乐人、手艺人的沟通等等?
Eason:最开始的难题是「单做,什么都难」——纯做本土音乐节,乐队没流量,票卖不动;纯做非遗活动,以前佛山试过免费集市,大家就站着看一眼,没人愿意动手试。还有手艺人之间的沟通,比如香港的搭棚师傅 Sam,刚开始和东莞竹艺师傅合作做花牌,连竹料怎么选都不懂,想加 LED 灯,又怕坏了传统;石龙做竹器的卢锡钦师傅,一开始答应来,其实只是想来佛山旅游,对活动并不抱期待。
![]()
传统手艺人和年轻艺术家将在现场「比拼」
我们的办法就是「不勉强、多磨合」。比如花牌,我们让师傅们先一起逛竹艺店,东莞师傅教 Sam 选竹料,Sam 教大家搭棚技巧,慢慢找到平衡点,也想清楚了加 LED 灯只是让晚上更好看,并不是改掉传统竹艺结构。卢锡钦师傅那边,我们也不催他,而是让佛山的年轻编织手艺人 sisi 主动找他聊广东文化,最后一起做了「猪笼入水」小摆件,师傅看到成品后特别开心,还主动提出下次想再试新样式。又比如音乐和非遗的融合,不是让乐队硬唱非遗主题歌,而是设计了 「非洲鼓圈 × 瑶族山歌」 工作坊,让来自韶关的瑶族姐姐用广东山歌的调子配现场观众随便敲的非洲鼓,反而碰撞出新鲜感。其实就是让大家觉得不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一起玩。
Cris:还有个难题是 IP 设计。一开始设计师想加很多潮流元素,差点盖住大头佛的传统味,我们后来一起翻佛山地方志,找到塔坡三佛、秋祭大头佛的老照片,才定了「传统形象 + 轻潮流」的方向,比如大头佛的衣服还是传统样式,但配色用红白蓝,既保留根,又不老旧。
![]()
设计过程和手工制作的点点滴滴
主持人:最后想问问,除了我们聊到的这些,这次活动还有哪些地方能让观众觉得值得来?
Eason:最核心的还是「能摸到的南方文化」。非遗工作坊不是摆展品,你可以亲手凿铜、给木机上漆,甚至参加「刺绣穿针比赛」,一分钟比谁穿得多。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能让你知道老手艺没那么容易,简单如穿针也需要技巧;花牌不仅白天能看,晚上亮灯后更适合打卡,师傅们还会在现场演示搭竹架;音乐也不是「听了就走」,南荒快车会绕着场地转,你在哪都能听到粤语金曲,谁都能加入进来敲两下非洲鼓圈。
Cris:还有「意外感」。可能你是冲摇滚来的,却在非遗区跟着师傅编了个小竹篮;可能你想玩手工,却被说唱舞台的氛围感染跟着节奏摇晃……我们想做的就是像在老街闲逛一样,转角就能遇到惊喜,尽可能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到真实的南方文化,玩得起、听得见、摸得着。
![]()
活动地图,更多主题区域即将公布
![]()
活动场地:占地 3 万 m² 的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
售票信息
南荒公园生活节,「一座每年只存在2天的城市乐园」,现已正式开票!
购票请点击:
少数派用户现场出示少数派 app 账号界面,可获赠月度会员卡一张
还有各种少数派共创周边等大家到场领取
更多活动介绍请点击
稍后还有更多活动福利放送,敬请关注少数派及「南荒公园」各渠道。期待在南荒公园和大家一起「玩文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