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纸公告,让中美博弈的棋局又出现了新的走向。
11月9日,商务部突然宣布,从即日起到2026年11月27日,暂停执行此前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
换句话说,这些被严格管控了一年的战略资源,现在可以重新出口给美国了。
先看看同期公布的吉隆坡经贸磋商共识就知道,里面提了双方暂停对等关税、芬太尼关税一年,也说了美方暂停穿透性管制、中方暂停10月9日的稀土新规,连海事调查都暂停了。
但偏偏没提去年12月那版更关键的两用物项管制,而且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团队居然事前没声张——按他们以往的脾气,要是提前知道能拿到这“好处”,早拉着媒体敲锣打鼓吹“谈判胜利”了,哪会等中方主动官宣?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妥协,反而是中方主动递出的一把“双刃剑”,表面上是“给你想要的”,实际上把选择权和主动权都攥在了自己手里。美国喊了那么久“摆脱对华依赖”,这下是真的被逼到了墙角。
咱们先搞明白一个事:美国为啥这么在乎这些矿产?说直白点,这些东西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尤其是高科技和国防领域,离了它们根本玩不转。就拿稀土来说,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的数据摆着呢,美国12种关键矿产完全靠进口,29种进口依赖度超过50%,其中70%的稀土都得从中国买。
![]()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矿石吗”,但这里面的门道深了。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重稀土里的镝、铽这些,是造先进武器的关键。台大教授苑举正算过一笔账,一架F-35战机就得用418公斤稀土,没有这些材料,五角大楼的先进战斗机生产线就得停摆。
更要命的是,美国自己的储备少得可怜——五角大楼的战略储备里,镝和铽只够撑42天,普通稀土也就能维持4到6个月。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更直接,说美国企业的库存量也就够两三个月,真断供了,工业界都没法开工。
那美国就没想过自己搞供应链吗?想过,而且折腾好几年了,但这事真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高盛2025年10月的报告说得很清楚,中国现在控制着全球69%的稀土开采、92%的冶炼和98%的磁体生产。开采只是第一步,冶炼提纯才是核心技术,美国在这方面差得远。之前美国想在本土建稀土冶炼厂,光环保审批就卡了好几年,建起来之后成本比中国高好几倍,根本没竞争力。
![]()
去年中方开始管制出口后,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五角大楼没办法,只能让国防后勤局花10亿美元采购关键矿产,而且定价比市场价还高,买的量比自己一年产量加进口量都多——说白了就是在“囤货”。
现在中方突然放开,美国看似松了口气,但其实更纠结了:要是接着买中国的,之前喊的“脱钩”就成了笑话,而且成本低是低,可命脉还是攥在别人手里;要是咬牙坚持自己建供应链,那得砸几百亿美金,还得等五六年才能见效,这期间还得靠中国供货。
这种两难境地,其实就是中方想要的。你不是想摆脱依赖吗?我给你机会,但代价你自己掂量。反正不管你选哪条路,主动权都在我这。
![]()
这次公告里最有讲究的,就是“暂停”这两个字,而且截止时间定在2026年11月27日——比吉隆坡共识里其他条款的11月10日截止日期,整整多了半个月。别小看这半个月,这简直是把“提醒”刻在了美国脸上:这不是永久性放开,是我暂时给你的福利,到期了谈不拢,随时能把闸门关上。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干脆“取消”管制,彻底给美国一颗定心丸?那可就把牌打烂了。“暂停”和“取消”虽然就差两个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取消”意味着放弃了这个筹码,以后再想跟美国谈条件,就少了个重要抓手;而“暂停”不一样,相当于把这个筹码暂时收起来,但随时能拿出来用。
美国其实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财长贝森特11月2日接受采访时还在放狠话,说“要是中国不履行承诺干扰出口,美国就重新加关税”。可这话听着硬气,其实色厉内荏。
![]()
他要是真有底气,就不会在中方官宣后,特朗普团队半天没敢吭声——按以往的风格,早该跳出来说“这是我们谈判的重大胜利”了,现在这种沉默,恰恰说明他们知道自己没占到便宜,反而被套牢了。
中方主动放开出口,不是为了“讨好”美国,而是为了把博弈的焦点拉到我们更有优势的领域。接下来中美掰手腕,大概率会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台湾问题,这是中方的核心利益,没得谈;另一个是高科技领域,这是美国最后的“护城河”,也是他们最想卡中国脖子的地方。
![]()
先说说台湾问题。最近这两年,美国总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又是卖武器又是搞“官方往来”,说白了就是想把台湾当成牵制中国的棋子。但中方这次亮牌,其实是在告诉美国:想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就得掂量掂量代价。
要知道,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也离不开稀土,要是中方恢复管制,不仅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受影响,台湾的芯片工厂也得停摆。之前美国想推动“台美半导体合作”,本质上就是想把台湾绑在自己的“脱钩”战车上,现在中方这一招,直接断了他们的念想——你要是敢动台湾这根红线,我就敢动你的产业命脉。
![]()
再说说高科技领域。美国这些年一直在高科技领域打压中国,又是搞芯片禁令又是限制技术出口,就是怕中国赶上来。但他们忘了,高科技产业是“双向绑定”的:中国需要美国的芯片技术,美国更需要中国的关键矿产。
没有中国的镓、锗,美国的半导体工厂就没法生产;没有中国的石墨,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就造不出来。之前美国搞“芯片法案”,砸钱让企业回迁本土,但企业心里都清楚,没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工厂建得再大也没用。
这次中方放开出口,其实是给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松了绑”,但也给他们设了“规矩”:想好好做生意,咱们可以合作;要是继续搞技术封锁,那这“福利”随时可能没了。
![]()
最近美国有不少高科技企业都在给政府施压,要求放宽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就是怕中方再收紧管制。这种企业层面的压力,比中方直接谈判更管用——毕竟在美国,资本和企业的话语权从来都不小。
可能有人会担心,中方这么做会不会让美国趁机壮大自己的供应链?其实完全不用怕。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优势,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
从开采到冶炼再到深加工,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成本和技术都有绝对优势。美国想追上,至少得花十年八年,而且投入的成本是天文数字。这两年的“暂停期”,反而会让美国产生“依赖性放松”,觉得“反正能从中国买,不用急着建供应链”,等他们反应过来,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
说到底,中方这招不是“阳谋”,而是“明牌”——我就告诉你我要干什么,你也知道我的底线在哪,但你就是没办法。这背后,是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绝对实力,也是我们在国际博弈中越来越足的底气。
参考资料:商务部:《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第二款暂停实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