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越剧《十八相送》的唱腔婉转悠扬,台下,满头银发的陈老伯微闭着眼,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初冬的阳光透过宜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窗户,暖暖地洒在排练室的地板上。在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这样的场景是老年文化生活的日常缩影。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第二十四届的宜川戏曲节
正是扎根于这片土壤,已连续举办二十四届的宜川戏曲节,才能如此自然地与“孝亲敬老”的主题深度融合。就在不久前,今年的宜川戏曲节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孝亲敬老”慈善公益项目并肩而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舞台之内,戏曲悦耳动听;舞台之外,广场上的“爱心市集”同样人气十足。健康问诊、便民维修、非遗体验、爱心义卖等五大区域前,老人们排起长队,不买东西,只为“享服务”。
![]()
慈善公益集市
而这,仅仅是宜川路街道养老民生画卷的一角。
智慧守护,织密居家安全网
在宜川,老龄化程度高达46.14%,老旧公房集中,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是街道心头最重的牵挂之一。
今年初,街道为最需要帮助的121户孤老群体装上“安全哨兵”——烟感报警器。然而,安装设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的响应机制。“报警器响了,谁去处置?怎么处置?这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和管理责任。”宜川路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张静坦言。经过反复研讨,一套针对孤老群体的“四级联动”应急响应机制被建立起来:一旦报警,信号会同时发送至属地居委会、物业、街道值班室和社区微消防站。
从5月6日产生第一次报警至今,系统已触发60次响应。尽管大多是“炒菜油烟过大”或“熏艾草”引发的虚惊一场,但每一次,四方力量都迅速联动,或电话核实,或上门确认。“我们宁愿十防九空,也不能放过一次真正的危险。”张静的语气坚定。正是这份谨慎,让这个覆盖了孤老家庭的“安全网”,虽刚起步,却已透出坚实的温度。
物业跨界:破解养老“最后百米”
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在宜川正由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打通。
在宜川一村第二居民区,物业保洁员王师傅有了新身份。他每周都会到结对独居的王奶奶家,帮她整理收集的纸板箱。“阿姨,这些我帮您扎好,卖掉的零钱还是您的。”王师傅一边利索地捆扎,一边陪老人聊上几句。今年5月,宜川路街道率先试点推出的“10+x”养老服务套餐,让物业人员从传统的维修工化身为“养老伙伴”,提供从安全巡查、代丢垃圾到健康关怀的多元服务。
在街道“物业+养老”试点领导小组指导下,社区借助物业“近水楼台”的优势,运用“丈量工作法”动态收集需求,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居委引领方向,物业夯实服务,最终绘就“居委领着干、物业跟着办、老人笑着过”的温暖图景。
科技赋能,无声陪伴暖银龄
在智慧养老的探索上,宜川路街道同样走在前列。普陀区推广的“为老服务一键通”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一台台小巧的体征监测仪和跌倒监测仪,悄然进入符合条件的老人家中。
![]()
智能监测仪
在中远两湾城小区,庄奶奶卧室床边的体征监测仪已平稳运行数月。这台采用不成像雷达技术的设备,能无接触监测她的心率、呼吸和睡眠质量,数据异常时会自动告警。“孩子在国外和外地,有这个‘小卫士’,他们都更放心些。”社区服务办的老龄条线负责人说道。而对于行动不便的吴奶奶,安装的跌倒监测仪覆盖了浴室,让她在家中活动多了一分安全保障。
宜川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没有终点。我们将持续深化‘物业+养老’试点,优化智慧守护设备的响应流程,并推动宜川戏曲节等文化品牌更多融入为老服务,努力让每一位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更有温度、更安心的高品质晚年生活。”
记者:施旖雯
编辑:王雨思
接棒全运会首个跨境马拉松,首届上海top run 10公里精英赛即将开跑
赋能细胞健康领域,迈途科在进博会发布新成果
一年一度!宜川公园非遗菊花展邀您共赏→
以创新科技重塑用水体验,bwt倍世携新品亮相
科普+实践,这场活动有趣又“涨知识”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