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作响,锅里的番茄炒蛋冒着热气,我正手忙脚乱地端着菜往餐桌上放,一只温热的手轻轻递过来一双筷子。不用回头,我就知道是老陈。他递来的筷子总是稳稳地落在我手边,筷尖朝着我习惯的方向,仿佛这双木质筷子长了眼睛,精准地捕捉着我此刻的需求。
![]()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结婚的十二年里,重复了无数次。刚结婚那会,我们也曾是一对“笨拙”的夫妻。我爱吃辣,他偏爱清淡,每次吃饭都要为了蘸料争论半天;我习惯左手扶碗右手持筷,他却总把筷子放在我左手边;我夹菜喜欢夹靠近自己的那一端,他却总在我伸筷时不经意地转动盘子,弄得我好几次差点夹空。那时候总觉得,所谓夫妻,不过是搭伙过日子,哪有什么天生的默契。
![]()
改变是从一次生病开始的。我重感冒卧床,浑身酸痛得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老陈在厨房忙活了大半天,端来一碗稀粥和一碟咸菜。他坐在床边,拿起筷子,却没有直接递给我,而是先把粥吹凉了些,然后将筷子轻轻放在我右手边,筷尾贴着碗沿,筷尖微微向上翘。“慢点吃,别烫着。”他的声音低沉温和,我接过筷子时,指尖触到他指尖的温度,忽然就红了眼眶。那一瞬间我才发现,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人,竟然把我的习惯记得如此清楚。
![]()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起餐桌上的小细节。我发现,每次炒完菜,老陈总会多拿一双筷子放在我手边,哪怕我正站在灶台前;他知道我爱吃鱼肚子上的肉,总会在我伸筷前,把鱼腹的位置转到我面前,再递来一双干净的筷子;我加班晚归,他热好的饭菜旁,永远放着一双晾得温度刚好的筷子,不会太凉,也不会烫到手。而我,也渐渐学会了他的习惯——他夹菜时喜欢挺直腰板,我便不再在他夹菜时晃动桌子;他不爱吃葱姜,我切菜时总会把葱姜挑出来,递给他的筷子,也永远是他惯用的那一双竹筷。
![]()
上周家里来了客人,席间热闹非凡。我忙着给客人添茶,转身时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筷子。就在我弯腰去捡的瞬间,老陈已经从厨房拿来了一双新筷子,稳稳地放在我刚才的位置。客人笑着说:“你们俩真是心有灵犀啊。”我和老陈相视一笑,没有说话。只有我们知道,这份“心有灵犀”,不是天生的缘分,而是日复一日的磨合与迁就,是藏在无数个递筷子的动作里的用心。
![]()
如今再看餐桌上的那双筷子,它不再只是吃饭的工具,更像是我们夫妻间的“默契密码”。递筷子的动作很轻,却承载着沉甸甸的牵挂;筷子的温度很暖,却足以融化生活里所有的琐碎与疲惫。过着过着就懂了,夫妻间最好的默契,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你抬手时,我已懂你所需;你转身时,我已为你备好。就像这递筷子的动作,简单,却藏着最绵长的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