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养了3个月,出院记录却显示“男婴”。近日,海南的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表示,她女儿已经三个月大,突然发现医院出院记录上写的是“分娩一活男婴”,怀疑自己有抱错孩子的可能,该视频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医院致歉:记录人员误将性别写错,主动承担亲子鉴定等费用。
(11月11日《扬子晚报》)
养了 3 个月的闺女,出院记录上竟写着“分娩一活男婴”,出院记录性别错写,粗心背后是责任缺失。而起初找到医院的时候回复竟然是:写错了,改一下就好。看似简单的笔误,不仅让这位母亲陷入 “孩子是否抱错” 的焦虑漩涡,更引发了公众对医院医疗服务专业性与责任心的广泛质疑。
医院的出院记录,绝非简单的文字记录,它是承载患者病情、诊疗过程的重要医疗文书,更是后续医疗服务、户籍登记、保险报销等诸多事务的关键依据。性别作为患者最基础、最核心的信息之一,理应是记录人员核对的重中之重。可就是这样一个 “不可能出错”的信息,却在医院的层层流程中“顺利过关”,直至三个月后才被患者家属偶然发现。这背后暴露的,是医院在病历书写规范执行上的严重漏洞,是相关医护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从记录人员的随手笔误,到审核环节的敷衍了事,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医疗服务的严谨性抛之脑后。
当这位母亲带着满心疑惑向医院求证时,最初得到的 “改一下就好” 的轻描淡写回应,更显医院服务意识的淡漠。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身份信息容不得半点含糊,“抱错孩子” 的担忧足以击垮一个家庭的心理防线。医院简单的一句“笔误”,无法弥补因信息错误带来的心理创伤。直到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医院才成立调查组、致歉并承诺承担亲子鉴定费用,这样的 “事后补救”,虽有一定诚意,却也难掩前期应对的被动与失职。
近年来医疗文书出错的新闻时有发生,有的是年龄写错,有的是诊断结果混淆。看似微小的失误,实则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轻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重则可能影响后续诊疗,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医院作为守护公众健康的专业机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精湛的医术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严谨把控中。
此次“女儿变男婴”的闹剧,为所有医疗机构敲响了警钟。医疗无小事,细节见真章。希望医院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切实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只有将严谨细致的态度融入每一项工作,将患者的权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守护好公众的健康福祉,避免类似的“粗心闹剧”再次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