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补齐“最后防线”,赖清德亲自到达现场加油鼓劲,岛内民众给出5个字评价。
最近,台湾地区举行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典礼,庆祝美制M1A2T坦克营的成立。这个场合让人们大跌眼镜,不仅由于参加仪式的赖清德,对这一批28辆新引进的坦克大加称赞,还因为整个场面令人生出几分荒诞之感。
![]()
(赖清德“视察”台军M1A2T坦克部队)
在参加仪式过程中,赖清德不断点头,被岛内民众吐槽“像个日本人”,根本没有任何牌面。还有人提醒赖清德,千万要把这些坦克保存好,要不然,未来想要拉出来展览都不行。很明显,这是在嘲讽这些坦克,根本就是毫无用武之地,更别提让台军来操作。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引进这些坦克的背景。台湾在2019年花费22亿美元,从美国采购了108辆M1A2T主战坦克。按计划,这些坦克应分三批,在三年内陆续交付至台湾。然而,事与愿违,交付进程却一再拖延。其中,首批38辆直到去年年底才抵达,第二批42辆今年7月到货,最后28辆预计要等到明年才能见到实物。
那么,这次采购是否物有所值?在号称与美军现役型号差异不大的宣传背后,我们需要仔细探究其中的猫腻。首先谈到的就是弹药配备问题。台军得到的是较早版本的穿甲弹,其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透能力为550到560毫米。而相比之下,美军使用的新型M829A4穿甲弹,据说穿透能力达到850毫米,差距不可谓不明显。
![]()
(美方卖给台军的坦克是“阉割版本”)
不仅如此,在防护性能上,台版M1A2T也明显被“降级”。美军自用的是高端贫铀装甲,而美国从未将这项技术外销,于是台湾只能退而求其次,装备降级版的装甲套件。这种差别不禁让人心生质疑:美方是不是打心底要支持台当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性能问题,价格更让人质疑。这批M1A2T的单价居然达到了近1200万美元,比美军自用版还贵出400多万美元。即便计算上附加配件、弹药和人员培训等成本,这个价格依然显得虚高得离谱。
值得注意的是,台方还以M1A2T为基础,提出了一套所谓的“海岸防御体系”,把M1A2T放在了最后的攻坚位置。
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反舰导弹、火箭炮、“阿帕奇”直升机和M1A2T,能够轻松抵挡解放军。但这套看似美好的构想,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解放军已经开始两栖登陆,那基本可以判定台军已经在海空方向,被彻底压制了。
![]()
(M1A2T并不适合在岛内机动)
这意味着,台湾的战斗机、防空系统乃至反舰导弹等,都早已在解放军的联合打击下化为乌有。前几层的防御线破败不堪,何况最后的M1A2T呢?
这款坦克原是为欧洲平原和中东沙漠设计,其重量在台湾这种地势复杂、水网密布的地区无疑难以施展。解放军早已演化出更先进的坦克,虽然主炮口径变小,但击穿M1A2T还是非常轻松。面对拥有更高机动性和态势感知能力的解放军,M1A2T就只能充当活靶子的角色。
那么,究竟为何赖清德等人对此抱有如此高的期望呢?他的回答是,由于两岸军事实力存在差距,台湾需要发展“不对称战力”,引进先进武器装备。美军自用的M1A2显然被视为此类装备之一。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赖清德的说法过于乐观,甚至有些脱离实际。国台办早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民进党依靠外部势力进行“以武谋独”的幻想,只会让台湾更为危险。
![]()
(赖清德的所谓期待,只会落空)
台当局若一意孤行,罔顾现实,最终只有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无论是对岛内的姿态,还是寻求所谓“保护”的举动,都是没有未来的徒劳。对于普通台湾民众来说,最需要的其实是安全与福祉,而不是这种纸上谈兵般的投机心理。
台湾当前的局势,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态度,而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自欺欺人的豪赌。只有切实维护和平,台湾的未来才有一线光明,实现两岸共赢才是长久之计,任何煽动性行为只会加重岛内的风险与不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