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7日晚,明斯克机场跑道积雪未融,克拉夫丘克的专机降落时震动很轻,他心里却不平静。第二天,他将与叶利钦、舒什凯维奇在郊区别墅共进晚餐,这顿饭决定的不只是苏联的命运,更关乎乌克兰的未来。
早在1989年,克拉夫丘克已靠着经济学底子在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大放异彩。他清楚,若想在崩塌前夜全身而退,必须抓住民族情绪。苏联经济连年下滑,乌克兰人对“输血”早生怨言,局面像极了几家人合伙做生意,却只有一个金主在填坑。克拉夫丘克顺势强调“自己养活自己”,呼声迅速盖过莫斯科的口号。
到了别墅,一杯伏特加下肚,叶利钦提议重组“联盟”。克拉夫丘克放下酒杯,轻飘飘丢出一句:“那就散伙!”短短四字,桌面凝固。舒什凯维奇忙着打圆场,协议草案却已朝“彻底分家”滑去。48小时后,《别洛韦日协议》签字,克拉夫丘克稳稳拿到总统宝座。戈尔巴乔夫得知消息,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只问养老金和住房,显得无奈。
![]()
账面来看,乌克兰捡了个大便宜:全球罕见的黑土带、顿巴斯煤田、四座核电站、一整套航发、造船和导弹体系,再加2700余枚核弹头。华盛顿和莫斯科同时紧张,担心这位新晋“核三哥”不受控。
美国选择胡萝卜政策。1992年5月,克拉夫丘克抵达华府,老布什在白宫花园寒暄:“朋友兼伙伴。”官方声明写得漂亮,落到口袋却是1.1亿美元贷款,还附带附件:七年内清零核武。俄罗斯的糖衣更直接——便宜收购弹头与轰炸机,再附送天然气折扣。美俄一唱一和,乌克兰核底牌被掀得干干净净。
“拿着手榴弹的猴子不安全。”多年后克拉夫丘克这样辩解。可事实是,乌克兰拆弹手忙脚乱时,国内经济因“休克疗法”急转直下。国企被寡头瓜分,货币一天数次贬值,基辅街头排队买面包的队伍能排出两条街。
![]()
外债越滚越大,新兴富豪却日进斗金。民众不满高涨,反对派把炮口对准总统。克拉夫丘克自知无法调头,与议会协商提前换届。1994年选举,他败给库奇马。从此,他只能以政坛元老身份游走于议会与民间团体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夫丘克并非对所有国家都摆手。独立初期,为保军工体系现金流,他向中国敞开大门。航母平台、发动机技术、巨型运输机方案——乌方报价公道,中乌合作由此开花。
转入新世纪,乌克兰政坛颜色革命此起彼伏,经济依旧拉胯,克拉夫丘克常被媒体请去点评。他曾苦笑:“我们既没美国的钱,也没俄罗斯的耐心。”话锋一转,又对欧盟和北约抱以期许,逻辑还是那套“民主阵营兜底”。
2020年春,新冠疫情搅乱世界,同时顿巴斯炮声不断。86岁的克拉夫丘克在基辅电视台接受连线,他给出的方案颇具年代感:建立一个“真正团结的国际联盟”,用金融、能源全方位制裁让莫斯科“听话”。主持人追问“若联盟不作声怎么办”,他沉默几秒,只说:“那就继续努力。”
![]()
有意思的是,他对欧洲国家的态度转弯批评得更狠——嘴上制裁,暗地里却抢着参股“北溪—2”。言外之意,利益面前,口号随时可以打折。
外界旁观者戏称克拉夫丘克是“拆家老大”,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的支持者则认为,若没有他,乌克兰也许连起跑线都没有。孰是孰非,后人难有定论,可有两件事无法否认:
一,苏联解体那一刻,乌克兰确实拥有改变地区格局的资本;二,核武器放弃后,这些资本迅速缩水。正因如此,“被忽悠”成了克拉夫丘克身上挥之不去的标签。
![]()
时间推到今日,乌克兰依旧深陷地缘拉扯,昔日那位红军遗孤早已退居幕后。身体状况允许时,他偶尔出席乌中协会活动,竭力维系友好纽带;更多时候,他在基辅郊外的住宅里翻看文件,关注战线进展。据说,他仍坚持那句老话:“国际社会不会袖手旁观。”
现实比口号冰冷。北约会议吵过无数次,制裁名单翻了又翻,乌克兰的困境并未立刻解除。克拉夫丘克的晚年愿景,依旧悬在空中。
历史不会为个人停下脚步,但个人的抉择有时会改写历史走向。1991年的那顿晚餐,已成档案馆里的定格画面,但震动仍在延续。至于评价克拉夫丘克,或许一句民间俚语更贴切:一念之差,天地之别。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