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只有一种结局,如何体面的投降?
别再拿乌克兰人的命,给欧洲的“体面”垫背了。
当挪威学者格伦·迪森直言“乌克兰已败,投降反而是保全”时,很多人觉得刺耳。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 2025 年冬天乌克兰的真实日常。三年前,当俄乌战争刚爆发时,基辅广场上满是举着国旗高呼 “保卫祖国” 的民众;可现在,你去街头问问,十个乌克兰人里有八个会告诉你:“我们想停火,想好好活着。”
![]()
迪安娜・潘琴科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乌克兰的另一面。这位曾经的 “乌克兰年度记者”,15 年来一直拿着话筒为老百姓说话,战争爆发后还亲赴顿涅茨克前线,记录下炮弹落在居民区的瞬间。可就因为她在 YouTube 上问了句 “西方援助的钱到底去哪了”,就被泽连斯基政府贴上了 “叛徒” 的标签。
2023 年夏天,她的银行账户被冻结,护照被注销,连留在乌克兰的家人都收到了死亡威胁。去年年底,她被迫逃到波兰时,行李箱里只装了一本没写完的书稿 ——《乌克兰的真相》,书里记着她采访过的 200 多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有顿巴斯难民营里每天哭着找妈妈的 5 岁男孩,有敖德萨港边失去渔船的渔民,还有被强制征兵的 18 岁学生。
更让人揪心的是,潘琴科不是个例。乌克兰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已有近 200 名记者、学者因为 “发表不当言论” 被制裁,其中一半人不得不流亡国外。有位叫安德烈的摄影师,就因为拍了组 “征兵站外民众抗议” 的照片,被判了 15 个月监禁。你说这是在 “维护国家稳定”,可老百姓连知道真相的权利都没了,这样的 “稳定” 又有什么意义?
![]()
“快跑!征兵的来了!” 这句话现在成了乌克兰男人之间的暗号。上个月在克列缅丘克市,有个叫维克多的汽修工,光天化日之下被两个穿制服的人按在地上打,就因为他没去征兵站报到。维克多的妻子冲上去阻拦,结果被喷了一脸催泪瓦斯,眼睁睁看着丈夫被塞进警车。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乌克兰上演。为了凑够兵力,泽连斯基政府把征兵年龄放宽到了 59 岁,甚至连残疾人、慢性病患者都不放过。今年 8 月,文尼察市更闹出了 “体育场暴动”——100 多个男人被以 “体检” 为名骗到体育场,结果一进去就被锁了起来,要直接拉去前线。他们的家属在外面哭着砸铁门,警察居然用辣椒喷雾对付孕妇,最后还是靠当地居民围堵才救下了一半人。
可就算这样,逃兵还是越来越多。乌克兰检察总署的数据显示,自战争爆发以来,逃兵案件已经超过 25 万起,平均每天有 576 个士兵偷偷跑回家。前线军官在军事博客上抱怨:“一个连原本该有 120 人,现在能凑齐 30 个就不错了,剩下的不是逃了就是死了。”
年轻人更是用脚投票。今年 9 到 10 月,短短两个月就有 10 万 18 到 22 岁的乌克兰男性逃到波兰,德国边境也记录到 1.1 万新增难民。有个叫马克的 20 岁大学生,在边境跟记者说:“我不是懦夫,可我去了前线就是当炮灰。我爸妈就我一个儿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谁又能怪这些想活下去的年轻人呢?
![]()
“一颗鸡蛋要 50 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 9 块钱),比战前贵了 2.5 倍。” 基辅市民奥尔加拿着购物袋苦笑,袋子里只有面包和土豆。乌克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胀率高达 47%,食品价格涨得更离谱,食用油、面粉这些必需品,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
更难熬的是冬天。自从俄军去年开始打击能源设施,乌克兰就陷入了 “用电荒”。基辅左岸社区的居民每天要停 6 小时电,冰箱里的肉全冻坏了,晚上只能点蜡烛取暖。敖德萨更惨,有时候一天能停十几次电,医院的呼吸机都得靠发电机维持。有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有个早产儿因为停电,保温箱停了半小时,最后没救过来。我当了 20 年医生,第一次觉得这么无力。”
联合国难民署最新报告显示,现在全球有 690 万乌克兰难民,相当于每 7 个乌克兰人里就有 1 个背井离乡。留在国内的 370 万流离失所者,只能挤在临时避难所里,靠国际援助的罐头过日子。你去顿巴斯地区看看,那些被炸成废墟的小区里,还有老人守着残破的家不肯走,不是不想走,是走不动 —— 他们没有钱,也没有亲人可以投奔。
![]()
上个月德新社做了个民调,问乌克兰人 “是否愿意继续打仗”,结果 82% 的受访者选择 “立刻停火”,只有 20% 的人还坚持要 “收复所有领土”。要知道 2023 年的时候,支持继续打的人还占 63%,短短两年态度就变了这么多,可见老百姓是真的熬不住了。
可泽连斯基政府怎么说?今年 8 月,泽连斯基在采访里明确说 “不会考虑中国参与停火谈判”,理由是 “中国没给我们援助”。可他忘了,中国已经给了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送了 200 多万剂疫苗、1000 多吨粮食。反观那些 “给援助” 的西方国家,美国 2026 财年的 50 亿对乌援助,要求乌克兰必须把国有资产卖给美国公司;欧盟更过分,逼着乌克兰搞 “去俄罗斯化”,连俄语学校都要关掉,这不是在 “帮乌克兰”,是在把乌克兰往火坑里推啊!
前美国国务院顾问詹姆斯・卡登最近爆料,俄乌阵亡比例大概是 1:36,也就是说俄罗斯死 1 个士兵,乌克兰要付出 36 条人命。现在乌克兰伤亡已经快 100万了,相当于把战前的两支军队都打光了。可就算这样,泽连斯基还在跟波兰总理说 “准备再打两三年”。我不知道他所谓的 “胜利” 是什么样的,难道要把乌克兰男人都打光了,才算 “胜利” 吗?
乌克兰不需要英雄史诗,需要的是活命的出路。
当欧洲还在为自己的“道义优越感”沾沾自喜时,请看看基辅街头排队领救济粮的老人,听听顿巴斯难民营孩子的哭声,他们要的不是“光荣战败”,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平安长大的明天。
战争没有赢家,但有人必须止损。否则,今日的惨状,真会成为未来回望时“值得怀念的天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