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手成霜记
流水线终年轰鸣,我们在这喧响中学会辨认彼此生命的节拍
![]()
更衣室的铁柜凝着水珠,指节叩上去有清脆的回响。手机屏幕亮起时,正映着窗上初结的霜花。小雨的消息浮在雾气里:“河南该穿棉袄了吧?”我把开裂的手背凑近呵气,白雾腾起的刹那,突然看见高三的深秋——两个姑娘总把冻红的手塞进对方袖管,校服裹着四只交错的手臂,像初春缠绕的藤蔓。
我们曾共用过太多温度。分饮的豆浆在搪瓷缸里晃出涟漪,作业本背面的小人总是手牵着手,连黑板槽里的粉笔灰都要平分着吃进呼吸。去年砂锅店重逢,蒸腾的热气却第一次成了屏障。她米色大衣沾着北国的风尘,我工装肘部磨出毛边,对话像冷却的焊锡,在砂锅沸腾的咕嘟声里渐渐凝固。
翻出秋游照片时,屏幕蒙着薄雾。香山红叶下那条红围巾,曾同时裹住两个脖颈。“你非说那片枫叶像齿轮。”她指尖轻擦雾气,睫毛沾着细碎水光。原来隔开我们的不是两千公里,是七个冬天不同的体温——她指尖敲击的键盘有恒温加热,我触碰的钢铁流水线终年寒凉;她窗外的国贸霓虹彻夜不眠,我凌晨换班时总见月亮压弯的冰枝。
想起疫情期间她来厂区送点心,羽绒服白得刺眼。“我们像两个世界的人。”那时不懂,砂锅里的粉条会凉,糖纸会褪色,连呵出的白气都会散在不同纬度的风里。
直到昨夜调试机器,拍下窗上霜花发给她。厚重的冰晶在窗格蔓延,确实比写字楼的窗花更有筋骨。今晨收到回复:“年底去河南找你吃砂锅。”忽然听见某种熟悉的节奏——像高中早读时同步翻书的哗啦,像现在她敲击键盘与我扳动扳手,隔着山河竟生出相同的韵律。
工具柜最里层的山楂糕纸袋依然鲜红,她钥匙串上的小齿轮转动时,仍会带起十七岁的风声。原来有些懂得从不曾远离,像工作服内兜珍藏的暖宝宝,热度散了,那方方正正的形状却始终熨帖在心口。
流水线终年轰鸣,我们在这喧响中学会辨认彼此生命的节拍。当年互相呵气暖手的冬天,早凝成永不消融的霜花,年年岁岁,如期盛开在各自人生的窗棂。(遂平克明-刘馨宁)
点个赞与红心,与朋友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