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后的石库门,像被浸了温水的糖糕,连砖缝里的潮气都软了三分。
文|居平
画|李守白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温茶
——石库门里的秋日闲记
![]()
▲秋之情(海派重彩)李守白
隔壁王阿爷、阿奶最疼弟弟,总在清晨煮好小馄饨送过来,青瓷碗里漂着虾皮和葱花,汤头能鲜掉眉毛。“阿妹,趁热吃,给小囡垫垫肚子!”阿奶每次都站在门口看着我们尝第一口,才笑着转身回家,那碗热馄饨,暖了整个秋冬的早晨。
我家那扇黑漆木门,一到傍晚就会被隔壁乔阿姨的菜篮蹭出浅痕,“阿妹,刚煮的芋艿,带两只,暖脚!”话音未落,搪瓷碗已经塞进我手里,芋香混着她袖口的肥皂味,比任何秋冬滋补汤都熨帖。老弄堂里的晾衣绳总被拉得满满当当,张家的蓝布衫、李家的毛线衣,风一吹就轻轻晃,乔阿姨收衣服时总不忘顺带把我家的被套也取下来,叠得方方正正放在门阶上,还压上块小石子防风吹走。
![]()
▲郑宪章 摄
石库门的秋冬,养生从不是什么精致讲究的事,全藏在邻里间的细碎里。比如清晨推开窗,总能看见三楼李伯伯在天井里摆弄他的“养生角”:搪瓷缸泡着胖大海,竹筛子晒着陈皮,旁边还摆着孙囡画的“养生口诀”:多喝茶,少吵架,天天笑,皱纹少。有回我咳嗽,他隔着两层楼梯扔下来一小包枇杷叶,“洗干净煮水,比吃药灵!”后来才知道,这叶子是他特意去苏州河边的老树上摘的,还怕我嫌麻烦,提前刮掉了背上的绒毛。楼下王爷爷的收音机总在午后响着评弹,“唐伯虎点秋香”的调子飘进每家窗户,乔阿姨听见了就会喊:“王伯伯,音量调大点,我这儿择菜也能听个乐!”王爷爷便笑着把旋钮拧半圈,评弹的琵琶声混着邻里的说话声,成了石库门最暖的背景音。
![]()
▲弄堂生活 金兮敏 摄
我的秋冬慢生活,总从午后的“三件套”开始:晒书、煮茶、写两笔。把压在书柜底的《浮生六记》翻出来,摊在朝南的窗台上,阳光斜斜地落在“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那句上,连字里行间都飘着暖烘烘的味道。煮茶不用什么名贵茶具,就用爷爷传下来的粗陶壶,抓一把福建肉桂,加两颗桂圆,咕嘟咕嘟煮着,茶香很快漫出房门。常有邻居路过,扒着门框问:“阿妹,煮的什么好东西?”我便笑着递上一杯,看着他们捧着杯子,在天井里边喝边聊,从张家的孙子考了满分,到李家的母猫生了崽,家长里短混着茶香。
![]()
▲居平 摄
写累了,就牵着儿子去苏州河边散步。这小子总爱拽着我的衣角,小长腿倒迈得飞快,一看见河边的果树就嚷嚷:“妈妈!橘子又黄了一个!”河边的橘子树是老住户们一起种的,没人特意施肥浇水,却长得枝繁叶茂。秋冬时节,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谁把小灯笼串在了树上。我们站在树下看,儿子会踮着脚数:“一、二、三……哇,有十五个!等它们全黄了,是不是就能堆成小山啦?”我笑着揉他的头发,看他把脸贴在树干上,听风吹过叶子“沙沙”响,像树在跟他说悄悄话。
![]()
▲苏州河畔
最盼的还是重阳节。石库门里的重阳节,从不会让老人孤单。居委会会请我家“老中医”去给大家讲养生保健知识,组织老邻居们在天井里吃重阳糕,乔阿姨提前几天就开始忙活,糯米粉里掺着红枣、核桃,蒸好后切成小块,挨家挨户送。去年重阳,我帮着她送糕,走到二楼张奶奶家,老太太正对着镜子梳银发,看见我们来,高兴得直拍手:“哎哟,你们还想着我呢!”乔阿姨假装嗔怪:“忘谁也不能忘了你啊!去年你还教我织毛衣呢,我织的围巾还在脖子上挂着哩!”说着,两人就坐在沙发上聊起天来。
有回儿子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为什么外婆说怕变老呀?”我指着天井里的老紫藤树说:“你看这树,春天开紫花,夏天爬满藤叶遮太阳,秋天叶子慢慢黄,冬天就歇着养精神,可明年春天,它又会冒出新藤芽。人变老也一样呀,只是换了种活法。”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追落在地上的紫藤叶,小皮鞋踩得叶子“咔嚓”响,笑声在天井里转着圈。看着他蹦蹦跳跳的样子,再看看不远处坐着聊天的老人们,我明白,石库门里的秋,养的从来不是身体,而是心。
傍晚回家时,天已擦黑。推开黑漆木门,看见天井里的灯亮着,李伯伯正帮我收着窗台上的书。“阿妹,天黑了,快把书拿进去,别受潮了。”他说着,把书递给我,手里还拿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刚在弄堂口买的,给你和你弟弟分着吃,暖手。”我接过红薯,热气从指尖传到心里,这样的秋冬,这样的慢生活,真好。没有急匆匆的脚步,没有干不完的事,只有邻里间的温暖,只有阳光、茶香、果树和儿子的笑声。
石库门里的秋日,和邻居聊聊天,去河边散散步,晒晒太阳,喝喝茶。把日子过慢一点,把心放宽一点,就像天井里的老紫藤树,不管春夏秋冬,都活得自在、坦然,毕竟,好时光从来都不慌不忙。
![]()
▲李守白 绘
作者及画家介绍
![]()
居平
记者、作家,复旦大学毕业,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签约作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著有《大智无谋》《三水》《点点滴滴》《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长篇小说《天井》,等。作品曾荣获各种奖项并被译介推广至海外。
![]()
李守白
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任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40多年来创作和发表了1500多幅艺术作品,其创作的上海城市题材作品为当代海派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媒体誉为“上海石库门先生”。
![]()
▲海上余光(海派重彩)李守白
![]()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居平
图片:李守白绘;郑宪章、金兮敏摄;部分来源静安 区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