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无论哪个时节,都能激发诗人们无限的创作灵感,萧瑟的冬天亦是如此。
当寒风卷起枯叶,当白雪覆盖大地,诗人们或登高望远,或围炉夜话,将冬日的清冷与温暖、孤寂与豪情,都凝结在诗歌之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描写冬日的五绝诗篇,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与情怀。
![]()
0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寥寥二十字,却勾勒出一个极致空灵的冰雪世界。
诗中的 "千山" 与 "万径",本是广阔无垠的空间,却用 "绝" 和 "灭" 二字,将环境的严酷与生命的绝迹推向极致,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感。
就在这万籁俱寂之中,一叶 "孤舟",一位 "蓑笠翁",在 "寒江" 之上 "独钓",成为这白色世界中唯一的生命痕迹,也表现出了渔翁那种不屈的倔强。
这首诗的语言极为凝练,却意境宏大。这既是诗人被贬永州后内心孤寂、苦闷的写照,也是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的象征。
0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被誉为 "五言长城",这首便是他五言绝句中的精品。
诗的前两句,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冬日傍晚,旅人在风雪中艰难跋涉,渴望投宿的清冷画面。
"远" 字写出了山路的漫长,也暗示了旅人内心的焦灼;"贫" 字描绘了茅屋的简陋,更增添了冬日的萧瑟之感。
就在这清冷孤寂之中,"犬吠" 打破了寂静,带来了 "归人" 的消息。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和人影,如同一缕温暖的光,照亮了寒夜,也温暖了旅人的心。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如同白描一般,却在平铺直叙中蕴含着层层递进的情感,藏着寒冬中最动人的慰藉。
![]()
03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雪景,却将冬日雪夜的温馨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绿蚁" 新酒,"红泥" 火炉,意象色彩鲜明,在冬日的萧瑟中格外醒目,营造出一种温暖惬意的居家氛围。
"晚来天欲雪" 一句,点明了时间和天气,也为这场邀约增添了几分迫切和期待。
最后简单的问句中蕴含着真挚的情谊,仿佛能看到诗人手持酒杯,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期盼友人到来的热切眼神。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场景和氛围的精心营造,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夜中朋友相聚的那份温暖与期待。
04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这首边塞诗,虽然创作于中唐,却依然洋溢着盛唐的豪气。
开篇寥寥五字便勾勒出一个紧张的边塞之夜。"月黑" 无光,正是敌军逃窜的好时机,唐军将士早已察觉,整装待发。
"欲将轻骑逐" 一句,展现了唐军将士的果敢与决心;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刹那间,大雪落满了战士的弓刀,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更衬托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全诗的语言简洁有力,节奏明快,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刻画得淋漓尽致。
![]()
05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背后还有一段佳话,据说是祖咏在科举考场上的应试之作,按规定应写六韵十二句,可祖咏写完这四句便交卷了,理由是 "意尽",主考官看完之后叹为观止,作者也成功考取进士。
诗中 "积雪浮云端" 一句,堪称神来之笔,将终南山积雪的厚重与飘逸完美结合,仿佛整个山峦都漂浮在云端之上。
而 "林表明霁色" 则写出了雪后初晴,阳光洒在林梢的美丽景象。最后一句 "城中增暮寒",由景及人,既点明了雪后傍晚寒意更甚的特点,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城中百姓冷暖的关怀。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四句二十字便将终南雪景的秀丽、雪后初晴的清新以及雪夜将临的寒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06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的这首诗,没有直接写雪,而是通过 "衾枕冷" 的触觉,"窗户明" 的视觉,以及 "折竹声" 的听觉,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雪夜的变化。
"已讶衾枕冷",从睡梦中的感觉写起,暗示雪下已久;"复见窗户明",则写出了雪光映照窗棂的景象;"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更是将雪之大、之重刻画得生动形象。
诗人躺在床上,通过各种感官的细微变化,便能感知到窗外大雪的情景,足见其观察之敏锐,笔触之细腻。
![]()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在寒夜中聆听雪落的声音。
这些诗作,首首都是经典,如同一幅幅精美的冬日画卷,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