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冬日,当朔风裹挟着刺骨的空气,轻敲窗棂时,最令人牵念的,莫过于能有一杯温热的水,和一炉跃动的火。
如果在这基础上,还要再加点要求,那我希望是能有亲友在侧。
这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灯火可亲,亲友闲坐,就是冬日人间最美好,最温暖的光景。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千年前白居易笔下一首描述类似情景意境的小诗《问刘十九》。
![]()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小诗,字里行间充盈着冬日生活烟火气,即便过了千年,读来仍让人心头泛起融融暖意。
公元815年,因替宰相武元衡遇刺一案鸣冤,白居易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初到江州时,他也曾在浔阳江头对着琵琶女感叹人生浮沉,但日子久了,那份“兼济天下”的锐气渐渐沉淀,转而化作“独善其身”的通透,让他学会了低头看生活:
他在庐山筑了草堂,种菊栽竹,和农夫闲谈,与友人小聚,过好平凡且相对安稳的生活里。
《问刘十九》就写在这个时期的一个冬日。屋外寒风呼啸,雪意渐浓,。屋内他刚酿好了新酒,生起了小火炉。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刻,所缺的不过是一位共饮的知己。于是他挥笔写下这首短诗,托人捎给好友刘十九。
刘十九是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是一位懂他酒量、愿赴风雪之约、无话不谈的挚友、知交。
![]()
"绿蚁新醅酒",开篇四字便如一幅生动的图景。新酿的米酒尚未过滤,酒面上浮着一层细密的绿色泡沫,像刚发芽的苔,又像春溪里游动的蚁。
这画面虽不精致,甚至带着几分质朴的生活气息,却偏偏让人感到亲切。
那刚刚酿好的家常酒,带着粮食的清香和手作的温度,仿佛能嗅到那淡淡的酒香,尝到那微甜的酒液,体会到新酒特有的清冽与醇厚。
"红泥小火炉",这五个字更是温暖得令人心头发热。红泥制成的小炉子,烧得正旺,火苗轻舔着炉壁,将整个屋子映照得暖烘烘的。
这两句对偶工整,一绿一红,一冷一暖,色彩对比鲜明又和谐,犹如一抹灵动的色彩,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寂寥。,读后仿佛能看见那跳动的火光,闻到酒气的芬芳。
这火炉不仅用来温酒,更是用来温暖心灵的。
"晚来天欲雪",简洁五字将时间与氛围交代得明明白白。
傍晚时分,天色晦暗,雪花似乎随时都会飘落。这样的天气,谁不想待在温暖的屋内,与好友一同闲谈呢?
同时屋外的“冷”,反衬出屋内“酒与火”的暖有多珍贵。就像暴雨天里的一把伞,深夜里亮着的一盏灯,困境中的温暖总是格外动人。
当然这也给邀约找了一个最自然的理由。
![]()
"能饮一杯无",前面所有的铺垫都为了这一刻:新酒是为你酿的,火炉是为你生的,天要下雪了,温度这么冷,料想你也不要做什么公务,倒不如来我家烤烤火,喝杯酒暖暖身子。
没有丝毫勉强,全是贴心的考量,真诚的期盼。
白居易的诗向来“老妪能解”,这首诗是把口语化用到了极致,语气谦和又恳切,既表达了思念,又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
你要是忙,要是不方便,完全可以拒绝。这份尊重,让邀约格外真诚,也让友情显得更加松弛。
读完仿佛能看见白居易坐在火炉旁,一边温着酒,一边望着窗外,等候友人的到来。
而刘十九是否赴约?诗人不语。
恰是这悬而未决的结局,让我们心甘情愿补全画面:应是叩门声惊起犬吠,二人对坐痛饮,任窗外雪压竹枝。
最高级的治愈,永远留给想象三分余地。
20字里没有一个生僻字,却把场景、情感、氛围全写活了,同时还表达了质朴动人的友情。
无需日日相见,无需刻意维系,却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对方。就像白居易,在这个将雪的冬夜,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十九。
![]()
更让人动容的是白居易对生活的热忱。寒冬腊月,他人眼中或许是萧瑟与寒冷,他却能在这样的日子里寻得乐趣。
新酿的酒,温暖的火炉,即将降临的雪景,还有惦念的友人,这些平凡的元素在他眼中都成了美好的景致。
他以自己的方式,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这份乐观与热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