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App迎来关停潮”这个话题直接冲上了热搜,阅读量高达4358万,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早该这样了!”“手机里一堆银行App,根本用不过来。”这背后,其实是一场银行业正在进行的“断舍离”——从过去追求“多入口、广覆盖”的野蛮生长,转向如今的降本增效与用户体验优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停那些使用率低、功能单一的专属App,比如信用卡App和直销银行App,并把它们的功能整合进主手机银行App中。
国有大行带头,中小银行跟进
这次关停潮最引人注目的信号,是中国银行宣布逐步关停其独立的“缤纷生活”App,并将全部功能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这是首家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标志着这一趋势已从中小银行蔓延至行业巨头。在此之前,已有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江西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至少16家中小银行陆续下线了自家的信用卡App。而直销银行App的退场更早也更彻底:自2023年以来,已有至少21家银行停止运营直销银行App,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等在内的25款App主动注销备案,市场仅剩10余家,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
关停背后的三大动因
为什么银行突然集体“瘦身”?首先是监管推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合理控制App数量,对活跃度低、功能冗余的应用及时整合或终止。其次是降本增效。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全国平均每家金融机构拥有3.18个App,但很多都是“僵尸应用”,下载量高却日活极低,却要承担高昂的服务器维护和团队运营成本。最后是用户体验优化。用户普遍吐槽要装十几个银行App,查账、还款、理财得在不同应用间来回切换,操作繁琐。整合后,一个主App就能搞定所有业务,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未来不止于“关停”,更是“升级”
关停不是终点,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深化的起点。正如专家所言,银行正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未来,银行将更加聚焦主App的体验打磨,强化生物识别、智能客服、AI风控等技术,提升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同时,通过“金融+生活”场景拓展财富管理、缴费、社交等功能,增强客户黏性。真正的竞争力不再是谁的App多,而是谁的App更好用、更贴心。这场关停潮,不仅是技术上的整合,更是服务理念的一次重要回归——放下“自我中心”的产品思维,真正做用户的“体验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