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眼里,有些东西是会被随手扔掉的“破烂儿”——包装袋、杯套、票根、场刊……但在另一群人眼里,它们却成了舍不得扔掉的宝贝,有名字、有故事、有被妥善保留的理由。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收藏的奶茶袋子,各种牌子、各种样式应有尽有。二手交易平台上,“绝版奶茶纸袋标价百元”的帖子刷屏社交网络。这些曾被随手丢弃的包装,如今正成为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潮流单品”,有人靠它赚了近千元,让网友直呼后悔用来装垃圾了。
奶茶包装袋成“二手潮物”
网友直呼“以前扔的都是钱“
![]()
在二手平台搜索“奶茶袋子”,发现大量卖家在出售各种奶茶包装,标价从1元到50元不等,部分限量款甚至被炒至百元。有卖家打出“59.9元得50个”的打包价,包含双杯袋、单杯袋等。
收藏群体中,既有为IP买单的大学生,也有追求社交认同的上班族。26岁的收藏者橘子透露,为集齐新品包装,他曾一次性购买三四杯奶茶,至今已收藏上千个袋子,专门购置货架存放。“都是自己攒来的,如果没有出新品,我基本上就不怎么喝奶茶。”重复藏品转售已为其带来近800元收入。网友直呼“以前扔的都是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
奶茶袋的“多面人生”
![]()
在奶茶袋的处理方式上,消费者呈现两大阵营:收藏派与实用派。奶茶袋热潮源于实用价值、情感需求与品牌营销的共同作用。实用与改造价值:实用派将奶茶袋开发出多种用途,如做冰箱分格袋、野餐装备、收纳鞋包。还有手工爱好者将其改造成笔筒、化妆刷筒、小型灯罩等。有网友表示:改造完后特别有成就感。
![]()
网友分享的用杯套做成的装饰画。
如果说父辈收集邮票、粮票、火花,见证了一个物质匮乏却充满理想的年代;80 后痴迷于游戏卡、贴纸、玻璃弹珠,记录了童年的简单快乐;那么当下这批在社交媒体上晒“破烂儿”的年轻人,则成了这个消费时代独特的生活切片。这是情感需求驱动收藏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是年轻一代的情感诉求。
奶茶袋从随奶茶附赠的包装变身为可以“变现”的收藏品,有收纳者表示:“早期不火的品牌突然火了,那些袋子就像品牌的‘成长史’,收藏起来特别有意思。”
“限量效应”刺激收藏
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的新媒介
据相关数据,2025年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现制咖饮市场预计接近1300亿元,2024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元,可见,当下年轻人对咖啡和茶饮奶茶的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了“解渴”的范畴,更多地融入了社交、生活方式和情绪价值的追求。
有奶茶店店员表示,不定时会有联名包装,每当特别的包装上新的时候,奶茶销量也会随之提高,正常时段就是普通包装袋。奶茶包装成了情感寄托与“仪式感”消费。“包装收藏”可能成为茶饮行业新的营销方向,已有品牌推出“周边收集计划”以迎合这一趋势。这种“小而美”的消费附加品,正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的新媒介。
心理学从业者分析,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疏解情绪的方式,无论是盲盒还是攒金。这种收集行为符合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一些小物件成为人们的情感锚点。研究发现,收藏行为往往与童年记忆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对失去的东西的一种情感补偿。它们封存着珍贵的回忆和情感,让人能够随时重温过去。
海报新闻综合光明网、羊城晚报、中华网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