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八年暮春,苏州阊门外桃花坞的红袖招门口,贴了个上联把整个江南的才子都难住了。
上联就七个字:一双玉臂千人枕。
这七个字看着简单,却像块烫手山芋,没人敢接。
![]()
贴这联的是个叫沈墨农的落第秀才,松江来的才子,就是屡考不中有点赌气。
他当场放话,谁能对出工整的下联,他就焚书毁墨,再也不碰科举;要是没人能对,金三娘得带着姑披红跪迎,给他赔罪。
老鸨
娘们
本来想这事儿三天内肯定有才子搞定,没成想半个月过去,还是没人敢提笔。
![]()
来凑热闹的文人倒是不少,挤得红袖招门口水泄不通,可看完上联都蔫了。
个人觉得这上联能难住一堆才子,核心不是文字功底不够,是大家都抹不开面子。
上联把青楼女子迎来送往的宿命说透了,太直白也太戳心。
![]()
你要是对得太工整,就显得自己懂这些风月事,
怕被同行笑话轻薄;要是对得敷衍,又体现不出才学,等于白来。
如此看来,这“绝对”之名,一半是真难,一半是文人的面子在作祟。
![]()
落第秀才出狠联,江南才子集体卡壳
清代江南的科举竞争可不是一般激烈,考上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文人只能抱着书本继续苦熬。
这些落第的才子,不少都爱往青楼跑,一方面是借酒消愁,另一方面也想在风月场里靠诗文博个名声。
沈墨农大概就是这种心态,科举不顺,就想借着对联找补点面子。
![]()
红袖招本来是姑苏城里热闹的地界,柳丝飘着,琵琶声伴着酒香,来往的都是寻欢作乐的客人。
自打这上联贴出来,这儿反倒成了尴尬景点。
路过的人都要停下看看,议论几句,可就是没人敢动笔。
金三娘急得满嘴起泡,好好的生意被这么一副对联搅得没了章法,偏又没法子,总不能真的带着姑去给一个秀才赔罪。
娘们
![]()
就在红袖招这事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悄悄停在了桃花桥边。
船上下来三个打扮成商贾的人,为首的三十出头,身形颀长,眼神透着股不一般的气度。
这三人看着像做买卖的,实则是微服南巡的乾隆皇帝,身边跟着侍卫傅恒和大学士纪晓岚。
乾隆这辈子没啥别的爱好,除了打理朝政,就痴迷诗和对联。
![]()
早年在紫禁城里,他就常和纪晓岚互出对联为难对方,好几次都把这位大才子逼得没话说。
船刚靠岸,乾隆就听见艄公闲聊红袖招的“绝对”,顿时来了兴致,吩咐船家直接往红袖招开。
挤到门口,乾隆抬头就看见了那七个字:一双玉臂千人枕。
![]()
他低声念了两遍,没说话。
纪晓岚凑过来小声说,这联难就难在写得太入骨,对得太贴切显得轻薄,对得平淡又没味道,难怪那些文人都不敢下手。
乾隆听了微微一笑,说自己倒想试试。
![]()
御笔一对惊众人,书生名妓皆醒悟
金三娘正愁得转圈,见有人主动站出来说能对下联,简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让丫鬟捧出文房四宝。
乾隆捋了捋袖子,拿起笔就写。
兔毫在洒金笺上划过,沙沙作响,围观众人都屏住呼吸看着。
![]()
“半点朱唇万客尝”。
七个字写完,全场先是静了几秒,接着就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一双”对“半点”,“玉臂”对“朱唇”,“千人枕”对“万客尝”,不管是词性还是意境,都对得严丝合缝。
更绝的是,上下联凑在一起,把青楼女子身不由己的处境说得明明白白。
金三娘一开始也拍着大腿叫好,可越琢磨越脸红。
![]()
这对联把风月场的隐私公之于众,以后生意还怎么做。
但她也看出来这“北方客商”气度不凡,哪敢多说,只能赶紧让人把下联贴上去,恭敬地请三人进屋歇息。
角落里的沈墨农看得冷汗直流。
他本来是借酒撒泼,没料到真有人能这么快对出如此工整的下联。
![]()
他走到乾隆面前深深作揖,说自己心服口服,想请教高见。
乾隆打量着他,见他衣衫虽旧但眉目清俊,就温言劝他,不能因为一时失意就沉迷花柳场所,算不上大丈夫。
随后让傅恒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送给了他。
![]()
沈墨农捧着纸条,当场哭着发誓,以后再也不踏足青楼,专心读书。
说完吹灭旁边的油灯,转身就走了。
个人觉得,乾隆这不仅是对了一副对联,更是点醒了一个走偏的才子。
有时候人陷入困境,缺的就是这么一句点醒的话。
![]()
红袖招的头牌柳烟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晚就听说了这副对联。
她拿着写有对联的纸,在绣阁里哭了好久。
她这辈子,枕过王侯将相的臂弯,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到最后,却被两句对联说透了身世。
第二天,柳烟卿就拿出所有积蓄为自己赎身,剪了头发,去城西的女贞庵当了尼姑,法号“半唇”,算是给这副对联一个最沉重的回应。
![]()
三年后,乾隆再次南巡。
扬州金山寺的新科进士榜单上,状元正是松江的沈墨农。
金殿对策后,乾隆召见他,沈墨农抬头一看,才发现当年的“北方客商”竟是皇帝,当场泪如雨下。
乾隆笑着问他,还记得当年的下联吗,沈墨农哽咽着说,半点朱唇,至今不敢忘。
![]()
后来,这副对联就流传开了,有人说它轻薄,有人赞它警策。
苏州百姓把这事编成了评弹,在书场里夜夜弹唱。
白公堤重修的时候,沈墨农在碑阴刻下一行小字:凡以色事人者,读此联而当知身世;凡以才傲物者,对斯句而宜检寸心。
![]()
对联这东西看着轻巧,就两行字,却能装下人生百态。
乾隆用七个字破了“绝对”,沈墨农用三年时间圆了科举梦,柳烟卿用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这副对联,惊醒了失意的书生,也道尽了风尘女子的无奈。
如今再去姑苏,桃花桥还在,红袖招的旧址也能找到。
![]()
门前的石柱上,对联早就被风雨侵蚀得没了痕迹,但当地老人还会指着残痕,给你讲当年那副“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的故事。
风一吹,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那支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和那些没被人记住的女儿泪,悄悄融进了运河的浪涛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