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那天,一位年近六十的阿姨带着嘴角发麻、手脚轻微发冷的症状来看诊。她反复强调自己没有高血压、血糖也正常,但我注意到她说话时漏风,牙龈反复出血。
![]()
查体后我建议她做头颅磁共振——果不其然,早期脑梗。她愣住了:“医生,我牙齿不好,怎么和脑子扯上关系了?”我告诉她,这不是偶然,而是医学里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信号链接。
牙齿的异常表象,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前哨。尤其是两种问题:慢性牙周炎和牙龈反复感染,它们不仅仅是口腔问题,更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放大镜”。牙周组织和大脑血管之间的联系,看似遥远,实则紧密。
我们先从机制讲起。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并非局限在口腔。研究发现,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能穿过口腔屏障,随血液进入循环系统,诱发全身低度炎症反应。这种慢性炎症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就意味着脑血管更容易堵塞。
![]()
不仅如此,牙周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普遍偏高。这些因子在脑梗形成早期阶段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斑块易破裂。一旦斑块脱落,瞬间就可能堵住脑部小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2023年《中华脑血管病杂志》一项回顾性研究追踪了312例脑梗患者,近七成伴有中重度牙周病史,且牙周状态越差,脑梗面积越大、恢复越慢。这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临床已观察多年、逐渐被验证的规律。
第二种异常是牙龈反复肿胀、出血,甚至自发性牙龈退缩。这类表现多数人以为是“上火”或“刷牙太猛”,却忽视了它背后可能隐藏的血管病理状态改变。
![]()
牙龈本身是毛细血管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局部出血其实反映的是血管壁结构的脆弱和血液黏滞度升高,而这些,恰恰是脑梗形成前的信号。
牙龈炎症反复发作的人,常常合并轻度高黏血症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两项指标,在脑血管病的风险评估中权重极高。而牙龈的变化,比血检更早、更直观地表达出身体的异常状态。
很多患者并不把牙齿当回事,却不知道牙周组织与脑血管的“炎症共振”,是现代卒中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
2024年《口腔医学进展》刊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牙周治疗干预前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变化,结果显示:系统性牙周治疗后,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显著改善、微小血栓形成明显减少,提示牙周健康干预可能成为卒中一级预防的辅助手段。
作为临床医生,我遇到过不少年轻脑梗患者。他们无三高、无烟酒史,却牙齿松动、牙龈发炎多年未治。磁共振成像提示的梗塞灶,往往在脑部微小动脉分支处,这种类型的脑梗,常与慢性炎症状态相关,正是牙周炎长期干扰免疫与血管系统的结果。
再说个病例。一位42岁男性,某次晨起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住院期间我们注意到他口腔异味浓重,牙龈萎缩明显。
![]()
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牙周袋深度达7毫米以上,属于重度牙周炎。我们请口腔科会诊并同步清除炎症源,配合抗血小板治疗,康复进展良好。这类交叉学科合作,越来越成为卒中中心的常规操作。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牙周组织的血管与颈部淋巴、静脉系统直接相连,炎症信号很容易随之上行,影响颈动脉等关键血管。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并不稳定,脑梗风险自然水涨船高。这是一种“静悄悄的传染”,不是细菌的扩散,而是炎症的系统化蔓延。
牙齿的健康,远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它不仅仅影响咀嚼、发音,更可能成为评估心脑血管风险的重要窗口。尤其是中老年人,若发现牙龈总是莫名出血、不明原因牙齿松动,甚至夜间磨牙频繁,这时候就不应只找牙医,而应考虑做一次脑血管的评估。
![]()
很多人会问,牙齿不好是不是就一定会得脑梗?当然不是。但在脑梗的成因中,慢性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度升高这三项若同时存在,风险就大大增加。而牙周病,正是三者的“共同启动器”。
临床上我们常说一句话:“牙齿是骨头外露的部分”。它的每一处变化,都可能映射着深层的代谢或免疫问题。别把牙齿的不适,当作小毛病忍过去。尤其当你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家族脑卒中史时,牙周健康更应成为日常体检的一环。
目前,一些大型研究正在推进牙周炎与卒中之间的干预试验。2025年初步数据表明,定期牙周维护治疗的卒中高危人群,卒中发生率下降了近18%。这意味着牙科干预不仅是口腔局限治疗,更可能成为心脑血管防线的一环。
![]()
我们总以为心脑血管病是隐形杀手,其实有些信号早就写在脸上、藏在牙缝里。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治疗已发的疾病,更是识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早期语言”。
我常对病人说,牙齿是最诚实的器官,它不会骗你。它疼,它松,它出血,都是在提醒你:身体出了问题,不止口腔那么简单。牙周病不是小问题,而是全身健康的大哨兵。
未来的医学,会越来越重视“系统性口腔健康”在慢病防控中的作用。尤其在卒中防治领域,牙科和神经科的协作将成为趋势,而不是例外。那些被忽视的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炎症反复,其实都是身体在用“牙语”向你求救。
![]()
写到这里,我常想起那位阿姨离开诊室前说的一句话:“医生,我以后刷牙不敢马虎了,不是怕蛀牙,是怕脑子出事。”我笑着点头。她的笑中带着轻松,但也多了几分清醒。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志华,王晓丽,张艺.牙周炎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进展,2024,35(02):152-156. [2]刘婷,陈光,韩旭.慢性牙周炎与脑梗死的机制关联探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23,20(07):632-636. [3]赵欣怡,周一鸣.系统性牙周治疗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J].中国口腔医学研究,2025,18(03):205-2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