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有一位县医院同仁,向我们反映:“县级医院奖金不发两年多了,这又开始只发一半工资,快40岁的人,发了1275元,让人怎么活?”
![]()
应该说,医疗界,奖金绩效不发,工资降薪,已经越来越寒风扑面。
前几天,江华县民族中医院医务人员因为讨要7至9月份绩效工资,把医院投诉到问政网站,说医院以各种理由拖欠绩效,拿出《劳动法》第五十条撑腰,强调绩效是工资的一部分,不能随便扣。
![]()
江华瑶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的回复是,根据人社部的文件,医院得结合运营情况发绩效,不能亏损着发。江华县民族中医院2025年1至8月份收支不平衡,还有新增亏损,所以得严格按文件来。现在7月份的预发绩效正在核算,审批流程也在推进,批完就发。要是还有疑问,就去医院财务室问。
![]()
也就是说,医院亏损了,医务人员的绩效就受影响了。
2009年,新医改启动,文件写得很清楚:坚持公共医疗公益性。
可公益不是空喊,得靠财政兜底。
现实呢?
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不到10%,剩下90%得自己挣。
医疗服务价格十年没调,一次阑尾炎手术还不如修个空调挣钱。
DRG超支,医院倒贴。结余,医保抽成。以至于院长们自嘲:“带着公益的帽子,干着创业的活儿。”人才市场化、设备市场化,唯一不能市场化的,是“公立”两块字的公信力。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现如今经济环境下,还能有部分工资按月发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须知,许多单位不仅没绩效,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了。
这话当然没毛病,的确是一部分事实。
问题是,普通人不知道,一名医生要经历十几年的教育深耕,才能站上诊疗岗位。
教育成本,是医生迈不过的坎。一名医学博士,比普通本科生多花 7 年时间。按年均收入 5 万元算,这 7 年少赚35万,再加上学费、生活费,又多支出 21 万。光在教育阶段,就比同龄人多付出了56 万。
花这么高的代价学成进入临床工作后,每天连轴转几十个小时后,还要强撑着精神写病历、做科研,还要面对疑难病症的压力,面对病患生离死别的疲惫共情疲,要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只为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医院文化里,休息权这东西从不重要,一直都是鼓励你需要奋斗就行了。临床工作中弥漫的加班文化和生存压力,让很多医护人员有种不敢停和不配休的毛病,一生都处在巨大的内耗里。这种长期被道德绑架,使得外部的要求内化成了一个自我内在监工,在医护人员一生中不断苛责自己:你还不够努力,医者仁心,你凭什么休息。
这些,有多少知道,知道了又有多少人懂得?
中国医师协会曾经统计过,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周工作51.05小时,半数曾连轴转36小时,近两成熬过48小时。云南某三甲ICU住院总每周泡院5-6天,29岁就查出高血压,镜子里成了“头发稀疏的中年大叔”。
看到没有?各位。
白大褂的价值,不是用工资数字来衡量的。那些看不见的辛苦,那些默默的付出,才是医生这个职业最珍贵的底色。
希望,大家谈论医生时,不仅能看到他们的工资绩效,更能看见他们的付出,更能体谅他们与其他职业岗位相比之下的不同和不易。
尤其是,这些年关于“医德沦丧”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惹的祸,甚至有脑子糊涂的认为医生群体被“渗透”严重,实际上并非如此。
可以负责任的说,如今的医生,整体专业素养和医德不会太差,毕竟是在高速发展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身处正常成长环境,接受过正常素质教育。
但是,对医生群体的最大伤害,是空谈奉献的社会氛围。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不怕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人无疾苦”的说法根深蒂固,将医生视为道德化身,社会责任极大。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恰恰造成了医生的尴尬。
因为即使是非盈利公立医院,也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转的一部分。我不赞同医疗领域产业化,但即使是高福利国家的医疗,也同样在经济体系下运转,无非是政府主导、财政巨额投入而已,说到底还是要用钱,说到底医疗也还是一个行业。
换言之,医生跟患者之间的关系,基于现代社会的工作关系,患者掏钱、或者医保承担来治病,仅此而已。
医生就是一种普通职业,它跟公务员、律师、售货员、公交车司机并没有本质区别,更不具备天然高尚的属性。
许多人喜欢讲奉献,认为医生就是一种奉献的职业,就应该作出权利让渡和权益牺牲,老叶我从不这样认为,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任何职业都在奉献,都在为这个社会的流畅运转出力。
当然,你可以用医疗的重要性来反驳,但我要想办好医疗,体制和机制才是关键,医生作为执行者,业务能力和执行力才应该是标配,光靠讲奉献是看不好病的。
既具备足够业务水平又富有奉献精神的医生,当然多多益善,但把这份工作当成养家糊口工具的医生,也不代表就不会尽职尽责。
传统的悬壶济世等理念,与当下社会体系格格不入,白衣天使显然也属过誉,且是无形中的压力。
如果以这些观念和头衔来考量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职业,当然会觉得现在的医生,怎么看都不顺眼。都给你那么多高帽子了,还要啥自行车?知足吧!
但是,钱,是从来不骗人的。
谁最重要,谁最被尊重,谁就该拿到更多的报酬。
口惠而实不至,那是骗子才干的事。
最近,一份医生的辞职信在医疗圈刷屏了。没有激烈言辞,没有情绪宣泄,平静的文字底下,却压着无数同行的无奈。这封信,像一根刺,扎进每个看过它的医生心里。
![]()
医客说
医生的价值,不该用“是否奉献”衡量,而该用“是否被合理对待”定义。愿1275元的月薪不再出现,愿每位医生都能体面执业——毕竟,守护生命的白衣,不该沾着生活的尘埃。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老叶说医,作者叶正松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