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7 日,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元明在健康报 “深化医改・见实效” 专栏发表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三明市以公益性为导向,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路径与成效。
文章立足三明医改多年经验,围绕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强化、运行机制优化、服务能力提升等关键维度,详解改革举措,为全国深化医改提供 “三明方案” 的最新实践参考。
![]()
文章聚焦福建省三明市近一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明确以党委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为核心原则,以 “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监管为重要保障,通过 “财政投入、价格调整、薪酬改革、编制管理” 四大关键引擎,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改工作走深走实。
在具体实践层面,文章围绕四大引擎逐一展开详细阐述:财政投入方面,突出政府在公立医院公益属性保障中的兜底作用,明确投入方向与力度,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筑牢资金基础;价格调整方面,聚焦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平衡医疗成本与群众负担,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导向;薪酬改革方面,以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为目标,构建与公益性定位相匹配、与工作绩效相挂钩的薪酬体系,破除 “以药养医” 背景下的利益束缚;编制管理方面,结合公立医院发展需求,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探索更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医院吸引、留住优质医疗人才提供制度支撑。
四大举措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在 “三主导” 原则引领和 “三医” 协同监管护航下,形成了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完整实践体系,为全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 “三明经验” 更新样本。
财政投入实现持续稳健增长
一、强化财政保障,明确支出范畴
清晰界定责任边界,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弥补、公共卫生任务承担、历史债务化解等重点事项,统一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2012 至 2024 年,三明市全市卫生健康支出持续稳健增长,年均增幅达 9.5%。
二、稳定核心团队,健全薪酬机制
针对公立医院核心管理岗位,实行财政全额保障的年薪制,覆盖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自今年起,该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公立医院全体行政领导班子。同时,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基本收入稳定。
三、聚焦人才培育,设立专项基金
市级财政专项设立 3800 万元人才培养基金,深入推进 “4+1” 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精准覆盖书记(院长)、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师、复合型医防人才四大核心群体,并同步兼顾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方位夯实卫生健康人才基础。
四、精准补偿亏损,完善保障机制
针对公立医院因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产生的政策性亏损,建立科学规范的补偿机制,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转。
持续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一、锚定改革路径,健全补偿机制
坚定践行 “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 改革路径,同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与医疗服务收入补偿机制,为医疗体系良性运转筑牢制度基础。
二、多维度腾挪空间,释放改革红利
通过 “医保基金支出优化 + 药品耗材‘量价齐下’” 双举措,持续压缩非技术成本,为提升医疗技术劳务价值精准腾挪 “调价空间”。
三、动态调整价格,优化收入结构
改革至今,已累计 13 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涉及项目达 10420 项次,直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 97.31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52.09%,药品耗材收入占比则持续下降至 28.65%,收入结构更趋合理。
四、精准分配空间,兼顾双方利益
在严格控制医院总收入合理增幅的前提下,将腾挪出的改革空间进行精准分配:
70%~80% 用于反哺医疗技术价值提升,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
20%~30% 直接转化为群众医保 “获得感”,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完善薪酬制度改革
一、全面推行岗位年薪制,统一薪酬核算
在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及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实行 “基本年薪 + 绩效年薪” 的岗位年薪制。其中,乡镇卫生院与公办村卫生所人员工资,统一纳入总医院年薪总额进行核算,实现基层薪酬管理一体化。
二、明确工资总额构成,统一核定标准
医院工资总额由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两部分组成。基本年薪总额打破医院等级限制,主要依据人员职称等级与岗位类别进行统一核定,确保核算标准公平统一。
三、推进 “三定” 管理,优化用人机制
以 “定岗、定人、定责” 为核心推进人员管理改革:
1.科学设置岗位,匹配实际工作需求;
2.建立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的灵活用人机制,激活队伍活力
3.强化岗位职责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及居民健康改善指标的深度绑定,压实工作责任。
四、薪酬改革成效显著,医生收入大幅提升
2024 年,当地医生平均年薪已达 19.84 万元,较改革前的 5.65 万元实现大幅增长,且年均增速稳定在 6.44% 的合理区间,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职业获得感。
打破编制管理束缚
一、放权赋能,激活总医院自主管理活力
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人员编制结构调整、编制使用、内设机构调整、人员调配等核心权限,直接下放至总医院。总医院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在编制总额内自主开展人才招聘,灵活匹配用人需求。
二、打破壁垒,推动县域医共体人员顺畅流动
彻底破除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含总医院与基层分院)间的编制身份壁垒,不再区分财政核拨、财政核补等不同财政供养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编制内人员在县域医共体框架下,横向(不同单位间)与纵向(不同层级机构间)的规范、顺畅流动与调配。
三、全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分层分类推进改革
10 月 28 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闽红在《健康报》发表专栏文章《福建:力推三明医改,实施健康优先》,介绍全省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文章提及,福建始终践行 “健康是 1” 的理念,以 “清单式” 推进三明医改经验推广,重点围绕建机制、补短板、强基层,以改革激发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活力。
文章明确全省推广策略:
针对南平、龙岩、漳州、莆田、宁德等与三明市情相近的地区,推动全方位推广,强化改革连片效应;
针对福州、厦门、泉州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在完成经验推广 “规定动作” 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原创性改革举措,打造改革新亮点。
来源:医学猫综合

继续教育、公共课,关注护言医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