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刀下的生命守护者,却守护不了自己的基本生活尊严。
一位县医院同仁无奈诉说:“县级医院奖金不发两年多了,这又开始只发一半工资,快40岁的人,发了1275元,让人怎么活?”
这并非孤例。近期,江华县民族中医院医务人员因讨要7至9月份绩效工资,将医院投诉至问政平台,拿出《劳动法》第五十条撑腰,强调绩效是工资的一部分,不能随便扣。
而官方的回复冰冷如手术刀:医院亏损,绩效暂停发放。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医院亏损的成本,正被悄然转嫁给一线的医务人员
![]()
白衣天使的寒冬:当奉献者连生存都成为奢望!
手术刀下的生命守护者,却守护不了自己的基本生活尊严。
一位县医院同仁无奈诉说:“县级医院奖金不发两年多了,这又开始只发一半工资,快40岁的人,发了1275元,让人怎么活?”
这并非孤例。近期,江华县民族中医院医务人员因讨要7至9月份绩效工资,将医院投诉至问政平台,拿出《劳动法》第五十条撑腰,强调绩效是工资的一部分,不能随便扣。
而官方的回复冰冷如手术刀:医院亏损,绩效暂停发放。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医院亏损的成本,正被悄然转嫁给一线的医务人员。
![]()
02 高投入低回报,医生职业的经济学悖论
医生的教育成本是其职业道路上第一道坎。要进入理想的医疗机构,医学生需要经历5年本科、3年硕士,若想进入条件较好的医院,博士学历不可或缺,学习周期动辄超过10年。
与其他职业不同,医学生毕业后还需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位规培医生透露:“硕士规培属于最底层,干着最繁琐的工作,可能每个月到手工资只有1600元”。 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经济模式,使得医疗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续下降。
“医学界”医米调研的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市/县三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下平均临床税前收入仅为8.4万元/年
。 对比一个医学博士比普通本科生多付出的7年时间,按年均收入5万元计算,仅教育阶段就比同龄人少赚35万,再加上多支出的学费生活费,总付出超过50万元。
![]()
超负荷运转,白衣天使的身体与精神双重透支
中国医师协会统计显示,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周工作51.05小时,半数曾连轴转36小时,近两成熬过48小时。
具体来看,77%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至少25%的医生一周工作时长超过80小时。60%的医生每半天要看30个以上的病人;超过40%的外科医生日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
有人形象地比喻:一台手术费不如理发师剪发,读博十年收入难追程序员三年。这样的黑色幽默正在加速医疗精英的逃离。
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职业特性,与微薄薪资形成刺眼反差。当救死扶伤的圣洁白袍被生存压力染上血汗的暗斑,“悬壶济世”的理想,正在“稻粱谋”的窘迫中褪色。
04 体制困境,公益属性与市场现实的撕裂
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明确规定:坚持公共医疗公益性。但公益不能只靠口号,需要财政实质兜底。
现实情况是,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不到10%,剩下90%需医院自筹。 更令人忧心的是,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一次阑尾炎手术费用甚至不如修理空调。
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主要由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构成。尽管政策一再强调“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但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时有出现。
当医生为房贷学费焦头烂额,“以械养医”“过度医疗”的灰色诱惑便如影随形。薪酬困境不破,医患信任的裂痕只会愈撕愈深。
05 改革探索,从三明经验到薪酬制度重构
面对困境,改革已在探索中。2017年,全国启动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明确提出“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在探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福建省三明市走在了前面。2013年,覆盖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改革启动,试行医生和院长目标年薪制。改革后,医院以“工作量”而非“创收量”来核定医务人员的最终收入,医生收入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收入脱钩,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本身。
三明市公立医院医生年均收入由2011年的5.6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3万元,年均增长11.59%。2020年,主任医师平均年薪29.35万元,副主任医师平均年薪22万元,医生最高年薪达59.8万元。
06 价值回归,让医生有尊严地执业
医生薪资体系重构绝非简单“涨工资”,而是用真金白银兑现“尊医重卫”的国家承诺。
当务之急是破除“以药养医”痼疾,大幅提升诊疗技术劳务价值,让手术刀的价值回归无影灯下;建立动态薪酬基准线,确保医生收入显著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并向高危科室额外倾斜;改革绩效考核机制,以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替代创收指标,让仁心仁术得到应有回报。
改革的关键在于大幅提高诊疗、护理、手术等技术服务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已明确这一方向。
只有让医生不必为“稻粱谋”折腰,亿万生命才能在“仁心术”中重获尊严。
![]()
医院诊疗室的无影灯下,医生们还在坚持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然而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已严重失衡。三明市的改革经验表明,当医生年薪达到16万元以上时,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医疗质量均显著提升
没有合理的薪酬体系,就没有健康的医疗系统。当寒冬来袭,每一位颤抖的医生背后,都是无数患者可能失去的健康守护者。医生的尊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他们今天的待遇,将决定我们明天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