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青山绿水”可变“金山银山”。
湖北省宜昌市于11月6日完成6条小流域生态产品集中签约,总交易金额达2.18亿元?,同步获得银行意向授信5000万元。
这次签约,是湖北省立足优质水资源禀赋,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至此,湖北2025年已完成20单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水生态产品“变现”超4亿元,成绩中部领先。
宜昌6条小流域水生态产品集中签约
宜昌市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签约于11月6日举行。远安九子溪、兴山西湾、长阳白氏溪、五峰横河、秭归宝塔河、当阳玉泉河等6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经营权(时限不等)被交易,总交易金额达2.18亿元,同步获得银行意向授信5000万元。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既是三峡水库的坝址所在地,也是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引江补汉”的取水口源头,同时还属于三峡库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近年来,宜昌市将水土保持作为筑牢三峡生态屏障的根本举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3.17%。
此次集中转化的6条小流域,分布于三峡库区及重要支流。有别于“政府投入、后再转化”的传统路径,宜昌在生态产品培育初期就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在水利部门累计投入1.34亿元财政资金进行系统性治理的同时,敏锐的社会资本已提前介入、共同培育,累计撬动市场主体投入达4.1亿元。
同时,各小流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出独具竞争力的生态产品,而且都经过了一定时期甚至是长期的生态治理,具备了深度开发的基础或潜力。如秭归县宝塔河小流域内经济结构以茶叶为主,秭归县率先在流域内启动茶园品改工作,推动茶园大规模更新升级,建成湖北最大“万亩早茶基地”,本次签约中,湖北御叶堂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和绿源茶厂以1010万元获得了建东村涉及的850亩茶园10年经营权。在兴山西湾小流域,兴山县盛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就拥有了相关经营权,但合同是一年一签;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约3000万元,建成了集观赏、采摘、游玩于一体的综合景区;本次签约后企业获得了长期经营权,相当于吃下了“定心丸”。
此次6条小流域生态产品的成功转化,为三峡库区及类似生态重要区域找到了“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也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发展以水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推进水利领域资产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湖北年内完成20单水生态产品交易
宜昌市此次完成6条小流域生态产品集中签约,是湖北省立足优质水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水经济,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绿色消费新场景,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本次签约完成后,年内湖北已完成20单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金额4.41亿元,成绩中部领先。
6月11日,湖北省首单水生态产品交易在宜昌落地。五峰小河流域上游22.23平方公里的月山村片区旅游养源民宿康养项目,转让给五峰石板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自主经营,交易期10年,合同总额520万元。该次交易的金额将用于月山村水土保持及水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形成“开发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于7月4日落地鄂州,同时也是全国首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总价值达4.02亿元。交易以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内的桃花岛、朱墩、叶角山、大坝及部分环库绿道20年生态旅游经营权为交易标的,成交金额222.28万元。合同明确规定,受让方需将转让价款20%资金反哺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生态环境提升,实现生态资源的共享共治。
8月11日,十堰市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举行,7条小流域的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价值转化,总交易金额近2500万元,并同步获得银行意向授信1亿元。这是湖北省首次实现生态产品规模化集中签约,标志着湖北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从单兵作战迈入全域推广新阶段。
此外,孝感云梦沙河乡中大渠小流域文旅项目稳步推进,2026年将开门迎客。
目前,湖北已建立“资源评估—价值核算—市场交易—收益反哺”的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管理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