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持续深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率先构建全省首个覆盖设区市全辖区的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体系,倒逼推动上游主动落实生态保护责任,流域水质稳步提升。
今年1月至10月,全市主要流域和小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持续保持100%,其中,主要流域、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质水比例分别同比提升27.8个百分点和25.3个百分点。
福州市坚持“一体统筹”,织密考核网络,针对水源地上游、群众反映强烈的跨界河流,在闽江、敖江、大樟溪干流及重要支流设置10个跨界考核断面,同时在淘江、梅溪等河流增设13个考核断面,形成全域覆盖的监测考核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确保考核无死角。
实行“双向补偿”,明确 “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赔付”,按月度开展水质考核,达标则由下游补偿上游,超标则上游赔付下游,且赔付标准随超标次数递增,近3年来,全市已累计安排生态补偿资金3.51亿元,通过经济杠杆撬动上游生态保护积极性。
强化科技、资金、项目“三大支撑”,筑牢流域生态安全防线,全方位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已建设38座固定式、40个可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实验室引入无人实验室等自动化设备,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打造“天地空”立体化监测网络;建立市级涉水项目库及年度清单,近3年累计推进实施项目300余个,总投资近230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并设立全省首个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池,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年化1%的贷款贴息补助,近3年地方财政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60亿元,广引“金融活水”助力涉水项目落地见效。
为确保机制长效运行,福州市健全合作会商、监测预警、巡查执法、跟踪问效“四项机制”,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治会商机制,每月研判水质、论证重大规划;构建“精准感知—科学预警—高效处置”体系,推动环境治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低空公共技术综合服务项目,通过无人机加密对水源地、主要河流及其排污口、重要断面巡查频次,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近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千多人(次);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将相关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水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深化上下游协同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更多的源头好水润泽“有福之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