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一些俗语,其夸张程度令人难以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俗语也成为现在一些人调侃的对象,当然,有一些人则认为这些调侃的人在钻牛角尖。
![]()
比如,“门槛高过人,宅院聚宝盆”这句俗语,就是用夸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试想,如果一户人家的门槛比人还高,不要说走进屋里去,就是爬也难爬进去。
本文就来解读一下这句农村俗语。
过去农村普通人家,不管是庭院大门,还是房屋大门、小门,大多设置了门槛。通常来说,庭院大门的门槛,比堂屋大门的门槛要低矮一些,其他小门的门槛,也要比堂屋大门的门槛低矮一些。
有一些地方的堂屋,因门槛太高,大约五十公分高,还需要在堂屋门前垫一块长条方石,或者方形杂木枋,才能顺利提脚进入堂屋。
![]()
前年,我的一位朋友带着妻子回乡下老家祭祖,他和妻子因长期住在县城,对老家的传统老屋门槛已经不习惯了。
他妻子从堂屋内走出大门时,眼睛只望着外面,虽然习惯性地抬腿想迈出堂屋门槛,但脚抬得不够高,踢到了门槛,从门内摔到堂屋门口,结果摔伤了手臂和脚,到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
像这种不习惯农村堂屋高门槛的城里人,或者外地家里没有高门槛的人,在这里农家过传统门槛时,踢到门槛摔跤的人屡见不鲜。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老宅里,被家里的门槛绊倒,不记得有多少次,只记得我手心里的一个伤疤,就是被门槛绊倒,从门内摔到门外,手着地时留下的。
![]()
古代人也因门槛绊倒而摔跤也是常事。《红楼梦》第二四回有这样的描述:
“那小红臊的转身一跑,却被门槛子绊倒。”
门槛既然这样碍事,为什么传统宅院还要设置门槛呢?
我国传统文化中,门槛具有特定的功能、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一是门槛的阻挡作用。主要是阻挡家禽家畜、虫害、风沙、雨水或泥沙等进入。还起来进屋之人缓冲步伐的作用。
二是门槛承载了文化习俗。古人有“折了门槛便无内无外”之说。比如,旧时娶亲时,新娘进门需跨门槛,象征成为夫家一员;家里祭祖时,门槛是祖先的休息之处,避免打扰。如此等等。
![]()
三是门槛是古代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代贵族府邸的门槛一般都较高,以显示其身份地位,而庶民则不允许有高门槛。紫禁城的门槛就很高,臣子跨过时需弯腰,据说,这种设计是为了让臣子对皇权的敬畏。
在民间常听有人说:“你们家门槛太高,我高攀不起。”就是来源于古代的这种含义。
四是民间风水中的聚气作用。在我国民间风水习俗中,门槛被认为是阻挡邪气、聚集财气的关口。按照古人的说法,门槛能够起到防止住宅气场从门缝流失,同时阻挡外界的“阴风邪气”进入,从而聚集财气,使住宅像一个聚宝盆一样。
“门槛高过人,宅院聚宝盆”这句俗语,就是从上述的第四点衍生而来,因此,这话又被民间视为风水俗语。
![]()
这句话中的“门槛高过人”,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是越高越好,是说门槛要稍高一些,但是要有限度,至少便于日常通行。
古代门槛的高度,不同建筑类型有不同的规格,常见的范围为30公分到66公分。比如,皇宫与寺庙可达66公分,高级官员的府邸可达50公分,普通民居一般为30公分,而30分公以下,则不足30公分。
当然,门槛高度的具体尾数,通常要符合鲁班尺中的吉数,以及其他的民俗寓意。
至于俗语的后半句“宅院聚宝盆”,这是民间的一种愿望,人们都希望家里能够富裕起来,现实生活中,即使家里的门槛再高,如果不好好经营家庭,未必就能富起来。
![]()
现在农村新式民居,不管是庭院大门,还是房屋门,大多没有门槛。主要是为了方便日常通行。如庭院大门不设门槛,机动车辆可以出入,而堂屋大门及其他门不设门槛,主要是为了打扫卫生、收捡物品、方便老人小孩的出入。
还有的宅院则以“高一寸为门槛”,通堂设门槛也只有一寸左右,也算是一种象征性的门槛了。
现在农村新式民居虽然没有门槛,或者门槛很低,但比过去农村民众富裕多了。
由此可见,这句俗语只是传统民居中的说法,对于现在农村新式民居来说,这种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与时俱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