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陈丽霏川观新闻德阳观察周玉琴
11月11日,记者登上中江县黄鹿镇思源村北面的山坡,满山柑橘树在微风中轻摇,林下的儿菜长势喜人,家禽悠闲踱步;坡脚处,一片碧波鱼塘偶有鱼儿跃出,漾开圈圈涟漪。
这片曾因乱石嶙峋、土地贫瘠而被称作“赖石山”的荒坡,如今已成为思源村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聚宝盆”。
![]()
黄鹿镇思源村。周玉琴 摄
“这石头山能长出金疙瘩?”2019年春,刚当选村支书不久的吴春梅提出要承包150亩荒坡时,村民们的质疑像山风一样灌进她耳朵。这片乱石嶙峋的坡地,连最耐旱的作物都难存活,在村民记忆里从未有过像样的收成。
但吴春梅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她先带人上山清杂树、破石头,又请来旋耕机对板结的土壤进行翻耕,并栽上了柑橘树苗。树苗间,她种了对土质要求不高的南瓜,算是给土地“热热身”。“没想到南瓜长得特别好,收了足有50多吨。”吴春梅笑着说,她因此还得了一个“南瓜书记”的名号。
![]()
思源村村支书吴春梅。周玉琴 摄
南瓜试种成功,吴春梅心里有了底。第二年,她在柑橘林里“见缝插针”地间种轮作毛豆、辣椒、儿菜等蔬菜,同时搞起林下养殖,让鸡鸭鹅满山跑,“单一种植抗风险能力差,多种途径向土地要收入,更稳当。”
这套“树上结果、林下种菜、园中养殖”的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村民开了眼界。在吴春梅这只“领头雁”的带动下,思源村的蔬菜种植“异军突起”。“已经发展到1300亩,培育了11个种植大户。”吴春梅说,村里的蔬菜产业每年带动本地村民就业300余人次。
如今,吴春梅承包的150亩“赖石山”,已变成年产值突破200万元的生态农业产业园。村里的1300多亩蔬菜也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进入城市商超,打开广阔销路。
![]()
思源村生态农业产业园。周玉琴 摄
其他村也纷纷前来取经。目前,全镇参与订单农业的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多亩,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
但吴春梅没有止步于此。望着坡脚下一个废弃的水塘,她又有了新的想法。
经过修缮改造,水塘被建成了一处休闲垂钓基地;紧接着,由村集体出资,鱼塘旁的两座闲置农房也被盘活,改建成别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一条完整的农旅融合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游客来了,可以垂钓、采摘果蔬、吃农家菜、住民宿。”吴春梅说,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万多元。
最近,在黄鹿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思源村又开始筹备一个新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食品加工厂。
“市场竞争激烈,我们的产业链还要再长一点。”站在柑橘林中,谈论着正在推进的新项目,吴春梅仿佛又找回了当年“拓荒”时的激情,“干部的职责,就是为群众蹚出一条发展的新路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