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来访者,他们之前可能被诊断成了其他问题,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表现非常相似,甚至通过身体上的不适反映出来,这就容易导致误判。
双相情感障碍
它最常被误认为是抑郁症。因为抑郁期的表现和抑郁症几乎一样,但如果忽略了他们过去可能有过情绪高涨、精力旺盛的时期,就容易误诊。
有些青少年在情绪兴奋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这又容易被当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还有少数人在情绪波动时出现思维混乱,甚至短暂幻觉,如果不结合情绪周期来看,也可能被误认为是精神分裂症。
![]()
如果被误诊为抑郁症,并使用了抗抑郁药,偶的时候反而会引发情绪过度兴奋,打乱原有的情绪节奏,让病情变得更复杂。
要注意:如果有过几天精力特别旺盛、情绪异常高涨的情况,哪怕感觉不明显,之后又陷入情绪低落,一定要告诉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如果出现注意力问题或冲动行为,也要结合情绪变化来综合判断。
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类患者情绪起伏大,但和抑郁症持续的闷闷不乐不同,他们的情绪变化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因为小事触发。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有时会被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周期,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情绪波动往往没有规律,且更容易受外界事件影响。
![]()
如果情绪容易剧烈波动、自我认知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反复,但没有持续的情绪高涨期,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可能。
焦虑症和抑郁症
这两种问题经常同时出现,也容易相互误判。
焦虑症被误诊为抑郁症:因为焦虑的人也会疲劳、失眠,如果心理咨询师没有注意到他们内心持续的不安和担忧,只看到情绪低落和没精神,就可能误判。
抑郁症被误诊为焦虑症:有些抑郁症来的朋友身体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这些症状和焦虑症的躯体反应很像,所以容易被首先认为是焦虑问题。
![]()
区分的关键在于感受的核心不同:如果主要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更偏向抑郁症;如果是总在担心、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更接近焦虑症。
躯体化障碍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身体反复出现各种不适,比如头痛、胃不舒服、心慌、呼吸不畅等,但做了各种检查都找不到明确的生理病因。其实,这些不适往往和心理状态有关,压力大、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心情放松时会减轻。
![]()
识别时注意:如果身体不适反复出现,检查结果却正常,而且症状轻重随情绪变化,就要考虑心理因素的可能,不必执着于反复做身体检查。
强迫症
它容易被当作是爱干净或者太较真。但真正的强迫症,会被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念头所困扰,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焦虑,他们不得不重复某些行为,比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计数等。这个过程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并感到痛苦,而且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影响正常生活。
![]()
识别要点:如果那些重复行为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并带来明显痛苦,就要警惕强迫症,不要简单认为是洁癖或性格问题。
正确识别心理问题需要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在之前的诊断后改善不明显,不妨考虑重新评估,找到更适合的帮助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