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3年,林徽因指着吴晗怒道: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

0
分享至

1953年的一个会议现场,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目光冷冽地站起身来,纤长的手指直指台上的副市长,怒声呵斥:

“我侯官林氏一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



这句话让会场一时间鸦雀无声,也让被呵斥的人羞愧难当。

她是林徽因,一位温婉知性的才女建筑师,此刻却仿佛化身为一把锋利的匕首。

人们惊讶于她的愤怒,更不解她为何如此“失态”。

而真正懂她的人,知道这一声怒吼,早已积蓄多年,不只是为了一座座古老的牌楼,更是为那一脉血脉中传承下来的忠烈之志与文化尊严。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她背后,是那个满门忠烈的林家。

天赋秉异

1904年,杭州城的林府内,林家女儿出生。



她便是林徽因,那时还叫“林徽音”。

这个名字是祖父林孝恂在翻阅《诗经》之后,斟酌再三取下的,“音”有诗书声响之意,寓意她日后将是琴瑟诗书的传承者。

林家世代为官,祖辈中不乏进士翰林,父亲林长民更是近代中国难得的开明士子。

他在科举制度末期中举,却毅然放弃功名,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只为追寻更先进的思想与知识。

他信仰新学,提倡女权,笃信教育的力量,尤其在这个小女儿身上倾注了莫大的期望与爱。

徽因自幼体弱,却聪慧异常。



五岁那年,姑母亲手教她识字读诗,其他孩子还在为《三字经》费解时,她已能熟读《楚辞》《诗经》。

林府书房藏书万卷,徽因在其中如鱼得水。

徽因在家庭的熏陶下,不止有文学修养,更对美学、建筑等多方面都表现出浓厚兴趣。

她不是那种被捧在手心中娇养大的千金小姐,反倒在林家的庭院中,经常可见她追着猫跑,或蹲在墙角观察苔藓的生长。

十岁那年,林长民从日本回国,带回了一本图册,是关于世界各地建筑风格的画集。

徽因将这本图册视若珍宝,用彩铅在废纸上模仿着画,一点一线都极其专注。



有一次,她试图临摹一座巴黎的圣母院,用的是毛笔蘸墨,边画边皱眉:

“这穹顶太高了,感觉快飞出纸面了。”

这种空间感和造型感,不像是一个十岁女童能轻易掌握的,但她做到了。

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个女儿不是只靠规矩与规训能成才的,便放手让她自由生长。

他让她进了由英国人创办的女子学校,这里的课程新颖,老师以鼓励引导为主,这种教育方式正合徽因的天性。



学校里流行西式舞会,女孩子们喜欢讨论洋装和香粉,而林徽因却更喜欢在校园图书馆的角落里读诗。

十四岁那年,她写了一首小诗发表在一份校刊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许多人惊叹,如此文字,竟出自一个中学女生之手?

少女林徽因逐渐在文字和美学中构建自己的世界,她的诗不是娇柔矫饰,而是有思想、有力量的表达。

她并不甘心只做一个才情女子,更希望有一天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这个“远方”很快就来临了,十六岁时,她随父亲一同赴英讲学,在异国他乡,她第一次真正走近了那些自己曾在图册中无数次描摹过的建筑。



伦敦的大本钟、牛津的石塔、剑桥的拱桥。

那些年,她在泰晤士河畔静静走过,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要用建筑,讲属于中国的文化故事。

她不愿做时代的附庸,也不愿成为谁的影子,她想成为林徽因,一个真正为信仰而活的人。

天之骄子,女子自立

1923年,从伦敦归国后,林徽因重新投入学业。

此时的她,更加坚定地将建筑作为人生的志业。

那一年,她遇见了梁思成,那个曾在儿时匆匆一面便注定纠缠一生的男子。



少年儒雅,举止温润,两人都有对建筑的热爱,亦有对古典美学的共鸣。

他们在北平的一场建筑讲座上再度重逢,彼此的眼神如同拼图的两块,恰好契合。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那是一个学术严谨、男女同台竞争的地方,她必须拿出比别人更强的毅力,才能证明自己。

在那段求学岁月中,她不再是父亲的女儿、才子的红颜,而是一名真正独立的建筑学生。

美术课上,她一笔一划地绘制草图,夜里灯光下,她反复修改立面细节;建筑史课堂中,她甚至能和教授辩论希腊柱式与东方斗拱的美学比较。



有人说她太倔,但她知道,这是信仰的代价。

宾大是男子主导的领域,她却硬生生在一张张蓝图里,划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也是在美国,她与梁思成的感情日渐深厚,她不是依附,而是参与。

1927年,她完成了学业,能力之强,许多人不能及。

就在次年,她与梁思成正式结为连理,一场无关风花雪月、却凝结共同理想的婚礼,像一座即将动工的楼宇,打下了第一根桩基。

她站在甲板上远眺东方的天际,她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

中国的建筑教育尚属荒地,古建筑多处残破无人问津。



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带着真本事,也带着使命感。

从一个温婉才女转身为专业建筑师,她用行动为世人重新定义了“林徽因”三个字。

她不再是文人墨客口中可远观的女神,也不是八卦传说里的爱情附庸。

她是她自己,一个在异国学海中浮沉、用信仰与热爱为祖国建筑未来铺路的女人。

以身护艺

1931年的北平城,日本关东军的铁蹄已越过山海关,一座又一座城市在战火中沦陷,风雨欲来之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林徽因望着窗外低垂的天色,心头却没有丝毫退意。



这个国家正经历一场命运的抉择,而她和梁思成,不能置身事外。

他们没有冲锋陷阵的武器,只有一本本厚重的书、一张张破旧的地图和两双疲惫却坚定的脚。

他们的战场,是山川之间,那些静默了千年的砖石木构。

他们的使命,是抢在战火与遗忘之前,为中华文明留下最后的证明。

那时的林徽因,肺病日渐加重,咳嗽声常在深夜将她从梦中惊醒,唇边的血迹早已成为每日的“例行公事”。

梁思成心疼得直掉眼泪,她却总是轻描淡写。



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清晨,他们背上简单的行囊,搭乘绿皮火车、破旧卡车,有时甚至靠骡马驮行、步履跋涉,踏遍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走进一处又一处荒芜的古建遗址。

每当一座古庙从尘土中现出轮廓,林徽因眼中就会泛出亮光,那不是发现宝藏的喜悦,而是像看到一位沉睡千年的故人苏醒。

1937年夏,一则来自日本学者的狂妄之言传到林徽因耳中,“中国并无唐代木构建筑”。

这句话像刀一样扎进她的心,她不信,也不愿信。

于是,她与梁思成开始了寻找唐代古建的“逆行之旅”。



那是一段几近惨烈的旅程,他们查阅古籍,追踪文献,依图索迹地在地图上标记每一个可能的点位。

一路上,林徽因咳得浑身发抖,却咬着牙坚持步行,夜宿破庙,冷风透骨,她用手绢裹着咳血的手帕,只怕梁思成看见。

他们的目的地,是传说中深藏于五台山密林中的“佛光寺”。

那里无路、无电、无补给,只有传闻与未知。

但正是这段艰苦之旅,终于换来了历史性的发现,一座完整保留的唐代木构建筑赫然矗立,檐角飞翘,斗拱庄严,气象恢宏。



林徽因站在佛光寺前,眼中泛起泪光。

它用千年的沉默回答了日本学者的嘲讽,也为中国建筑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争还在继续,烽火没有因为学者的坚持而停止。

但林徽因从不认为自己是在逃避战火,她用另一种方式“参战”,守护那些能让中国人记住自己是谁的符号。

哪怕是残垣断壁,只要还留下一线线索,她都视若珍宝。

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正被病魔吞噬,可她更明白,文化一旦失落,远比身体的衰败更可怕。

她参与《营造法式》的研究,协助梁思成编写《中国建筑史》,哪怕指尖颤抖,依旧不放下画笔。



她不是不痛,只是痛着也得做事。

她甚至把生命最后的力气,投入到“保卫牌楼”的会议中,而这一切的燃烧,正是从佛光寺那一场精神洗礼开始。

山河破碎之际,她以身护艺,世道动荡之中,她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

一身傲骨

1953年,北京城百废待兴,这个古老的城市正在加速向“现代化”蜕变,车水马龙的新格局里,一些东西正悄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斑驳的牌楼、雕梁画栋的庙宇、年代久远的城门楼子……

它们像被抛弃的旧书页,被人指责为“落后”“封建”,可这其中,就包括林徽因和梁思成花尽心血守护的一砖一瓦。



那一日,市政厅会议室内,群贤毕至。

时任副市长吴晗坐在主位,语调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

“这些古老建筑,牌楼也好,庙宇也罢,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是新社会,必须清理这些旧社会的腐朽象征。”

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寂静。

所有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林徽因,那个身形日渐消瘦,却依旧衣着素净、目光冷峻的女子。

林徽因站了起来,那副病骨支撑着的身体仿佛在燃烧:

“文化不是摆设,更不是新旧社会的分界线,这些古建,是中华文明的血脉所在,是我们曾经的根。”



吴晗冷笑了一声,抬眼讽道:

“你们这些‘旧社会的贵族’,整天抱着古董不放,思想太守旧,不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这一句,踩到了林徽因的逆鳞。

她脸色一沉,直视吴晗,语调不再温和,而是带着咬牙切齿的冷意:

“我林家侯官一脉,满门忠烈,抗日阵前血洒疆场,你算什么东西!”

这番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吴晗哑口无言,他自知理亏,只能搪塞一句。

林徽因没有再说话,只是缓缓坐下。



没人知道,在这一场唇枪舌剑背后,她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代价。

她肺病缠身,开始夜不能寐,咳血愈发严重,开口说话都困难,但她还是坚持出席每一次涉及古建保护的会议。

林徽因这一声怒斥,不是失态,而是清醒。

她知道自己活得不长久,她也知道未来的建筑需要高楼林立,但她更知道,没有根的城市,只是钢筋混凝土的空壳。

那一年,她才不到五十,却像用尽了一生的力气。

两年后,1955年,她离开了人世,一个伟大的建筑家,一个才女就此离去。



林徽因走了,但她的这场怒斥,成了一个时代文化人最后的清醒声响。

我想我们该记住的,是她为古建呕心沥血、是她为文化殚精竭虑、是她的才华、是她的勇气、是她为国血洒长空的弟弟、是她为抗日抛头颅洒热血当得起满门忠烈的亲人。

不是什么绯闻、不是什么谣传、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儿女情长。

她是林徽因,一个女性,一个爱国者、是那个伟大的建筑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瀚森单场9分超越周琦和孙悦,排在中国球员NBA单场得分榜第5

杨瀚森单场9分超越周琦和孙悦,排在中国球员NBA单场得分榜第5

懂球帝
2025-11-19 14:53:08
1949年,在北平不愿跟傅作义起义的李文和石觉,他们的下场如何?

1949年,在北平不愿跟傅作义起义的李文和石觉,他们的下场如何?

博览历史
2025-11-18 23:28:44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云南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伟主动投案

云南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伟主动投案

澎湃新闻
2025-11-19 19:54:27
联合国大会上,日本试图入常,四常反应震惊,中国给出明确回应。

联合国大会上,日本试图入常,四常反应震惊,中国给出明确回应。

时时有聊
2025-11-19 17:14:03
预算1.76亿的办公楼“未批先建”,市民质疑应罚10%,为啥只罚50万?律师说法

预算1.76亿的办公楼“未批先建”,市民质疑应罚10%,为啥只罚50万?律师说法

大风新闻
2025-11-19 16:31:04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阿纂看事
2025-11-19 09:07:36
喻恩泰离婚大战!老婆偷情“大”男生,聊天记录露骨又大胆

喻恩泰离婚大战!老婆偷情“大”男生,聊天记录露骨又大胆

叶公子
2025-11-19 19:04:02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15:57:23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之乎者也小鱼儿
2025-11-19 15:50:30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侃球熊弟
2025-11-19 17:44:51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网红律师搞舆论,若判正当防卫她也会接受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网红律师搞舆论,若判正当防卫她也会接受

汉史趣闻
2025-11-19 10:58:04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37:00
日本片突然叫停,切香肠战术来了

日本片突然叫停,切香肠战术来了

贩财局
2025-11-17 17:20:34
中日在联合国爆发激战,联合国通告全日本: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中日在联合国爆发激战,联合国通告全日本: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时时有聊
2025-11-19 07:35:18
表面出租手机,实则高息放贷:青云租App吸收3亿多资金后爆雷

表面出租手机,实则高息放贷:青云租App吸收3亿多资金后爆雷

重案组37号
2025-11-19 10:41:09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评论
2025-11-19 18:48:30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姩姩有娱
2025-11-10 17:49:18
比王宝强还惨?喻恩泰老婆林子约 p 成瘾,不让见孩子,涉嫌吸D

比王宝强还惨?喻恩泰老婆林子约 p 成瘾,不让见孩子,涉嫌吸D

第一娱记
2025-11-19 09:04:43
2025-11-19 20:03:00
浩渺青史 incentive-icons
浩渺青史
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202文章数 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台旅行团在意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嘲讽 当地华人反击

头条要闻

台旅行团在意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嘲讽 当地华人反击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游戏
家居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永恒之塔2》公测首日初期体验:一场令人又爱又恨的韩式MMO盛宴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陈嘉桦,不慌不忙的惊艳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