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表面上再不介意,但面对有前科的人,心里也会难免多想,只能说人之常情。
![]()
就像咱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最近几年,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几乎跌入谷底,欧美对它的制裁一波接一波,支持乌克兰的力度也持续加码。
但与此同时,不少人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始终保持克制,没有像西方那样公开站队乌克兰,更没有批评俄罗斯,甚至在经贸、能源、外交层面,中俄的合作还进一步加深。
![]()
这就让很多人提出一个疑问,相比乌克兰,中国是不是更怕俄罗斯?标题里说“百年怕俄国”,也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中俄之间的历史账确实不少,很多普通人也都听说过当年中国北方大片土地被沙俄吞并的事,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中国在面对俄罗斯的时候,表现得这么谨慎。
其实,我们此举并非是出于“怕”,而是有很多现实考量和历史背景在其中。
![]()
俄乌战争从2022年2月开始,打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一开始很多人以为俄罗斯会很快拿下乌克兰,但没想到乌克兰不仅顶住了,甚至在一些战线上还有反攻,这场战争让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被重新评估,也让很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感觉减弱了。
但我们的态度从头到尾都非常低调,没有跟着西方一起声讨俄罗斯,也没有对乌克兰表达太明显的支持,官方表态一直是“呼吁和平”、“推动谈判”,不站边、不选边。
这种做法让一些西方媒体觉得奇怪,甚至有人说中国“偏袒”俄罗斯,但实际上,我们的立场,更像是稳中求进,尽量不给自己惹麻烦。
![]()
中国和俄罗斯现在是邻国,两国边界线超过四千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之一,但这条边界的形成过程并不光彩,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留下了不少历史伤疤。
19世纪中叶,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比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直接失去了外东北、外西北、大量现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这些地方包括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海参崴等重要区域。
换句话说,当年俄罗斯趁中国积弱的时候,硬生生从咱们手里拿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历史记忆在很多人心里都挥之不去。
![]()
而且,这些失地的影响不是单纯的面积损失,更大的是战略上的变化,比如失去了外东北,中国不再直接接壤日本海,在东北亚的出海口受限,远东地区的资源,比如森林、矿产、石油等,本来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却成了别人家的财富。
这些历史上的教训让中国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一直非常谨慎,不敢掉以轻心,哪怕现在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但中国对俄罗斯的防备从来就没放松过。
![]()
1969年,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上的珍宝岛,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交火,双方都出动了正规军,还动用了重武器,这场冲突虽然规模不算特别大,但意义非常重,那时苏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还在恢复期,军力、经济、国际地位和苏联差距都很大。
但中国没有退让,敢于应对,最后在冲突中打出了自己的态度,从此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甚至考虑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中国当时也开始加紧建设“三线”工程,把工业和国防重点往内地转移,防止北方遭到攻击,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深刻认识到,跟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发生冲突,代价极大,后果难以控制。
![]()
这种谨慎的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现在俄罗斯的国力远不如苏联时期,也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但它依然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工业基础。
尤其是核威慑这一点,不能不提。俄罗斯的核武器数量在全球排前列,是唯一一个能在核武层面对美国形成平衡的国家,对咱们来说,哪怕在常规军力上有一定优势,也不能轻易挑衅一个核大国。
![]()
现代战争不是像以前那样你打我我打你,哪怕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我们一贯的战略,讲究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稳定北方边境,维持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是为中国发展大局服务的一个重要考量。
所以就会看到,不论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还是俄罗斯和西方关系全面恶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克制,没有在北方方向上制造新的矛盾。
中俄之间的合作也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比如“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就是中俄之间非常关键的能源合作项目,这个管道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通往中国,一方面帮助俄罗斯打开了亚洲市场,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的能源供应更加多元化,减少对海上运输的依赖。
![]()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来的,但马六甲是一个极易被封锁的海上交通要道,如果中美发生冲突,这条通道就可能被切断,通过和俄罗斯的陆路能源合作,中国能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避免在关键时刻被人掐住脖子。
除了能源,双方在粮食、科技、军工等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虽然有些合作可能因为俄罗斯被制裁而面临限制,但总体上,中国在对俄合作中还是比较谨慎地掌控节奏。
中国不是俄罗斯的盟友,而是战略合作伙伴,这中间有很大区别,中国不会像白俄罗斯那样在军事上直接支持俄罗斯,也不会像伊朗那样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中国的做法更像是“边走边看”,既不让俄罗斯觉得孤立,也不给自己惹上太多麻烦。
![]()
当然,也有人担心,中国和俄罗斯走得太近,会不会影响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毕竟欧洲在乌克兰战争上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而且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态度表示关注。
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维护自身利益、保持外交自主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从没想过要当世界警察,也不想被拖进别人的战争,更不想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得罪一个重要邻国,在国际关系中,不选边、不站队、不引战,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做法。
说到底,中国并不是“怕”俄罗斯,而是对这个大国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尊重,历史教训告诉中国,不能轻信任何国家的“友谊”,特别是像俄罗斯这样有过领土争端、有过军事对抗的邻国。
![]()
但同时,中国也知道,和俄罗斯保持合作关系,对当前的国家发展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合作都是“感情好”,很多时候是现实需要,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最需要的是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新的敌人。
从中俄关系的历史到今天的现实,从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到中国的外交策略,可以看到,中国在处理对俄关系时并不是软弱,也不是盲目,而是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
所以“一朝被俄咬,百年怕俄国”,其实反映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谨慎的长期战略思维。
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但也不会被历史绑架。
![]()
该合作合作,该相处相处,懂得厚积薄发,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