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百姓关注)
在贵州省剑河县南加镇新柳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一片火热繁忙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将采收的忙碌化作了一曲欢快的丰收乐章。
![]()
姜垄间,农户们穿梭其中,双手用力松动土壤,猛地一拔,裹着湿泥的小黄姜便整串“蹦”出,金黄的外皮透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另一边,农户们手持剪刀,快速修剪生姜的根须、剔除破损部分,动作十分麻利,仿佛在为生姜精心“梳妆”。
![]()
随后,分拣员认真查看电子秤,精准分装;打包员迅速封箱,胶带“刺啦”作响,一箱箱生姜很快堆成小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新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宗宸介绍道:“我们村种植140亩生姜,预计产量达30万斤。所产生姜以每斤3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预计产值能够达到90万元。村里这个生姜项目流转了村民的闲置土地,村民既能获得分红,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
“我们来采姜感觉很开心,每天有130块钱,活路还是蛮轻松的。”在田间劳作的梁章月笑着说。
新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宗宸介绍道:“我们村种植140亩生姜,预计产量达30万斤。所产生姜以每斤3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预计产值能够达到90万元。村里这个生姜项目流转了村民的闲置土地,村民既能获得分红,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
小黄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永鑫介绍道:“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本地优质小黄姜,打造‘新柳小黄姜’品牌。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姜糖、姜茶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我们还将结合村里的生态资源,探索‘农业+文旅’模式,打造生姜采摘园、农耕体验区,让‘新柳小黄姜’不仅是农产品,还能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
据悉,南加镇在剑黎高速出口附近改、迁建了4个仓储保鲜库,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如今采收打包好的生姜,后续会运到保鲜库储存。这样一来,无论是发往本地市场销售,还是运往外地商超或进行线上销售都更加灵活,能让姜农的收益更稳定,真正实现村民“种得好、卖得好”,产业“长得大、走得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