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中医药著作简介(172—4)
【历史小知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在公元1368推翻元朝称帝,成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明朝之王肯堂的《胤产全书》;本期介绍明朝时期中医药著作之王肯堂的《肯堂医论》。
![]()
(一七二)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5、《肯堂医论》内容简介
《肯堂医论》又名《新镌医论》,也是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编撰的一部医论著作,全书分卷上、中、下三卷,以儿科痘疹、惊风及内科妇科疑难病症为核心,结合个人临证经验与前人医论,系统阐述疾病辨证施治理念与王肯堂的诊疗经验,体现明代温病学萌芽期的学术演变,突出病症鉴别与实用治疗的结合特色。其主要内容有:
一、卷上:主要论述痘疹与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包括痘疹的溯源、预防、论痘起足太阳、论汗下、验轻重等内容,提出痘疹成因源于胎毒与外感疫疠相合,强调胎毒为本,外感为标,在诊断上应辨虚实、验轻重。在治疗上主张初期透邪慎用辛燥,用微汗散邪,反对妄用汗下之剂。惊风的用药方面反对滥用白附子、全蝎等辛燥药物,主张用导赤散等平和方剂,同时区分急惊风(热症)与慢惊风(虚症),急者清汗涤痰,缓者扶脾益气等方法。
二、卷中:主要论述诊断(包括论望色、论芤脉)、药物(主要讲到论人参和论犀角)与杂记(主要收录虞天民、龚云林等医家的医案)。
三、卷下:主要论述了内科杂病与妇科验方。内科杂病主要包括三疟治验、神水治验,记录疟疾的辨证施治经验和探讨情志因素与出血性疾病的关联性;妇科验方主要收录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验方,如佛手散方、种子丸、固胎丸、保安丸、催生丹、益母丹、坤元是保丹以及神水制备等独特疗法,并附有验案。
《肯堂医论》融合前代医家(如张仲景、喻嘉言)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临证心得提出修正。作者认为痘疹治疗需随证施治,反对妄用汗下之剂,并系统区分痘疹与伤寒、惊风与风郁的差异;通过收录虞天民、龚云林等医家的治验案例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医论阐述与医案病证分析相结合的编著风格,增强实用性与说服力。
【作者王肯堂简介】
王肯堂(公元1549—1613年):字宇泰,亦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生于明代嘉靖28年(即公元1549年),明朝江苏金坛(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兼官员。在历史上,许多医家因王肯堂是金坛人,而尊称他为王金坛。
王肯堂出身于明朝江苏金坛的一个官宦兼书香门第家庭,祖父王皋性格刚直,清正谦洁,曾任山东按察副使,父亲王樵(字明远)是明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浙江佥事,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著有《尚书别记》一书,死后获太子少保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肯堂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医学、律学、佛学等。明代嘉靖45年(即公元1566年)他17岁时因母亲患一场大病,诸医束手无策,经名医治疗后转危为安,于是他开始立志学医,钻研医书,遍访各地名医,并为乡里乡亲诊病,成为当地百姓称赞的乡医。后因父亲反对,认为学医会妨碍科考,王肯堂也曾一度暂停医学研究。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肯堂考中进士,经过殿试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职于翰林院检讨,参与国史编修,他博学多闻,声名显赫于馆阁。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当时倭寇犯朝鲜,王肯堂上疏请命,愿以御史身份练兵海上抗倭,但未被朝廷采纳,反被诬陷为浮躁而贬官降职,他在为官三年后称病返乡,史载“察降调,家居久之”,归乡后的二十余年专注于医学研究,也是他医学创作的黄金时期。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严谨的态度编纂医学著作,历时11年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220万字,分为《杂病》、《类方》、《伤寒》、《疡医》、《幼科》、《女科》六部。在他托病辞官后的第十四年(即万历三十四年),在杨时乔举荐下,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王肯堂复入仕途任南京行人司副之职。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王肯堂政绩突出转任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王肯堂患病告老还乡,同年病逝,享年64岁。《明史》称其“好读书,尤精于医”。同时他交游甚广,与社会名流缪仲淳、利玛窦、郭澹、董其昌、曾柏大师等交往密切,互相之间探讨历算、书画、参禅等,拓宽了知识结构,对医学研究大有裨益。
王肯堂著作丰富,除有《证治准绳》44卷外,还著有《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并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和《郁冈斋至麈》,还撰有《尚书要旨》20卷、《论语义府》20卷、《律例笺释》、《成唯识论证义》10卷等。
王肯堂已经成为其家乡江苏金坛(今属常州)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被当地官方定义为“中吴水乡孕育的亦官亦医的杏林俊杰”。江苏常州市在其家乡设立“王肯堂纪念室”,同时被尊称为“孟河医派的鼻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